七、金融
金融存贷款余额规模继续扩大。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788.78亿元,比年初增加795.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各项贷款余额36141.27亿元,比年初增加2026.11亿元,增长6.0%。
证券市场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年末境内上市公司5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62家。年末证券帐户554.9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4%。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39933.63亿元,增长7.4%。其中,股票交易额21328.83亿元,增长20.8%;债券交易额16899.11亿元,下降0.2%;基金交易额1659.11亿元,下降34.3%。期货市场成交额101536.32亿元,增长52.4%。
保险市场增长较快。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6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465.70亿元,增长12.1%;财产险保费收入152.19亿元,增长5.4%。全年赔付支出158.17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人身险赔付78.87亿元,下降5.8%;财产险赔付79.29亿元,下降1.4%。
八、开发开放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4525个,实际利用内资2882.44亿元,增长8.5%。引进服务业项目3654个,到位资金2489.13亿元,增长3.1%,占比86.4%;引进制造业项目598个,到位资金279.68亿元,增长58.3%,占比9.7%。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11家,合同外资额315.94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7.32亿美元,增长3.0%。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国际集装箱班列开行491列,11个中欧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新设立4个“鲁班工坊”。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131家,中方投资额15.9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0.2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4.24亿美元。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15万人。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346.03亿元,下降9.1%。其中,进口4328.22亿元,下降11.2%;出口3017.81亿元,下降5.9%。一般贸易出口1577.97亿元,增长1.4%;加工贸易出口1271.44亿元,下降10.9%。
自贸试验区改革深入推进。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措施及行动方案,“深改方案”128项任务完成122项,2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账户政策落地实施。自贸试验区新登记市场主体累计超过6.4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16万亿元。
旅游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出台《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蓟州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所有A级景区全部实现电子支付功能。全年乡村旅游接待量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9%和8%。
九、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国家会展中心、中国核工业大学等开工建设,中国电信京津冀数据中心、中车金融租赁、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天津中心等一批项目引进落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达到1443家,中关村智能制造科创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15个承接项目加快施工。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揭牌,天津一中等学校在雄安设立校区。全年京冀企业来津投资到位资金1470.67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51.0%,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深化重点领域协同。津石、塘承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对符合条件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货车实行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京滨、京唐高铁加快建设,3条市域(郊)铁路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修编,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新增加密航线26条。深入实施口岸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上年分别压缩54.6%和58.5%。全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13845.06亿元,其中来自京冀的货物比重达到32.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强化产业合作,三地30余所大学组建一批创新联盟,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线上平台建成运行,26个制造类项目对接落户滨唐、滨沧协同发展示范园。强化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京津冀河流跨界断面实现统一采样、统一监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稳步推进,“通武廊”签订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
十、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地铁1号线东延线通车运营,4号线、6号线二期等地铁线路加快建设,7、11号线开工建设。整修完成解放南路、光荣道等20条重点道路,打通微山路跨大沽南路立交等3处快速路瓶颈堵点和登州路等5处卡口路段,新外环全线贯通。截至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61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95公里。新开公交线路16条,全市公交线路达到970条,公交运营车辆12746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16.3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7%,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5.26亿人次,增长28.8%。全方位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跃居全国第3位;开展5G网络建设,截至2019年底已建设5G基站8532个。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增强。完成供热旧管网改造100公里、燃气旧管网改造70公里。开工建设11座垃圾处理设施,新增垃圾日处理能力3424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180万户。全社会用电量878.43亿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4.20亿千瓦时。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完成260所义务教育学校第三轮现代化达标验收,推出54个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落户天津大学,天津茱莉亚学院大学预科项目正式开学。关注“一小”问题,实施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新增幼儿园学位6万余个。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4所,普通中学527所,小学877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55万人,在校生7.33万人,毕业生1.85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5.96万人,在校生53.94万人,毕业生13.7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3.21万人,在校生9.97万人,毕业生3.6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5.18万人,在校生46.20万人,毕业生13.08万人。小学招生12.78万人,在校生70.20万人,毕业生10.08万人。幼儿园2374所,在园幼儿27.59万人。
科技创新实现新跃升。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现代中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基材料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57家。发布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推出光伏用12英寸单晶硅片,海之星智能水下检测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106家。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6235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1632家和348家,新认定科技领军企业15家、市级“杀手锏”产品5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册企业超过2万家。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3977项,合同成交额923亿元,技术交易额508亿元。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全市17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15项,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数2345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9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39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9.60万件;专利授权5.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025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3.47万件。
人才引育成效明显。“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4.8万人,其中资格型、技能型人才分别为4.8万人和6.4万人。启动“海河工匠”建设,在长征火箭、长城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企业建立205个企业培训中心,覆盖技能工人15.8万人。年末在津院士37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35个,新进站博士后385人。
中商情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