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8年山东省碳中和战略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第一章 2020-2022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分析
1.1 2020-2022年中国碳排放综况简述
1.2 2020-2022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发展状况
1.3 2020-2022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实现基本路径
1.4 2020-2022年各省碳中和战略实践进展
1.5 2020-2022年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分析
1.6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
1.7 中国碳中和建设问题和推进策略
第二章 2020-2022年山东省碳中和战略发展环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宏观经济概况
2.1.2 对外经济分析
2.1.3 工业经济运行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2 能源环境
2.2.1 能源产量情况统计
2.2.2 能源供给发展特点
2.2.3 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2.2.4 金融助力能源企业
2.3 生态环境
2.3.1 水质环境质量
2.3.2 海洋环境质量
2.3.3 大气质量环境
2.3.4 声音环境质量
2.3.5 辐射环境质量
2.3.6 大气治理成效
第三章 2020-2022年山东省碳中和战略政策实施状况
3.1 中央层面重点碳中和政策
3.1.1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3.1.2 应对气候变化指导意见
3.1.3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3.1.4 碳排放权相关管理规则
3.1.5 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3.1.6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3.2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相关政策
3.2.1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2.2 生态环保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3.2.3 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
3.2.4 两高建设项目减碳替代试行办法
3.2.5 科技引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意见
3.3 山东省“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
3.3.1 行动方案整体要求
3.3.2 深入调整产业结构
3.3.3 深入调整能源结构
3.3.4 深入调整运输结构
3.3.5 调整农业用地结构
3.3.6 四减四增保障措施
第四章 2020-2022年山东省碳中和发展分析
4.1 山东省加快发展碳中和的原因
4.1.1 国家双碳目标决心坚定
4.1.2 山东能源结构问题突出
4.1.3 山东省可发挥示范作用
4.1.4 山东双碳任务时间紧迫
4.1.5 山东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4.2 山东省双碳战略发展进展分析
4.2.1 山东省碳达峰进展
4.2.2 山东节能减碳成效
4.2.3 首个碳中和园区
4.2.4 科技应用双碳服务
4.2.5 双碳人才建设现状
4.3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实现对策
4.3.1 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4.3.2 节能减碳顶层设计
4.3.3 双碳目标实现对策
4.3.4 多措并举促企降碳
第五章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前端之能源替代——电力产业
5.1 碳中和下山东省煤电行业发展分析
5.1.1 煤电碳中和背景
5.1.2 碳中和对煤炭影响
5.1.3 煤电装机退出现状
5.1.4 火电机组退出规划
5.1.5 煤电装机控制规划
5.2 碳中和下山东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分析
5.2.1 碳中和对光伏产业影响
5.2.2 碳中和下山东光伏政策
5.2.3 碳中和下光伏发电规模
5.2.4 碳中和整县光伏项目试点
5.2.5 光伏发电节能减碳项目
5.3 碳中和下河北省风电产业发展分析
5.3.1 国家层面风电产业双碳意义
5.3.2 碳中和下风电产业政策规划
5.3.3 碳中和下山东风电规模现状
5.3.4 碳中和下海上风电项目发展
5.4 碳中和下山东省储能产业发展
5.4.1 新型储能发展原因分析
5.4.2 建设首个储能技术学院
5.4.3 储能示范应用标杆创新
5.4.4 双碳驱动储能项目发展
5.4.5 “十四五”储能发展规划
第六章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中端之节能减排——化工产业
6.1 山东省化工产业碳中和发展原因
6.1.1 国家层面化工转型需求
6.1.2 山东化工产业占比较大
6.1.3 化工发展低碳技术必要性
6.1.4 化工产业发展碳中和背景
6.2 碳中和下山东省化工产业发展综况
6.2.1 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6.2.2 化工减碳影响范围
6.2.3 首个含碳环评获批
6.2.4 化工园区绿色发展
6.3 碳中和下山东省化工产业细分行业发展
6.3.1 炼化行业发展分析
6.3.2 轮胎行业发展特点
6.3.3 农化行业发展分析
6.3.4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6.4 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6.4.1 化工行业发展不足
6.4.2 化工行业主要目标
6.4.3 化工行业发展重点
6.5 山东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6.5.1 严格落实“十四五”规划
6.5.2 抓住“碳中和”机遇转型
6.5.3 提升山东化工品牌力
6.5.4 发展高附加值材料
6.5.5 发挥行业规模化优势
第七章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中端之节能减排——其他高耗能产业
7.1 山东省钢铁行业碳中和发展分析
7.1.1 企业减污降碳试行原因
7.1.2 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
7.1.3 钢铁节能减碳政企合作
7.1.4 钢铁行业产能退出规划
7.1.5 典型企业践行双碳发展
7.2 山东省建筑行业碳中和发展分析
7.2.1 山东建筑行业发展规模
7.2.2 建筑行业碳中和的背景
7.2.3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成效
7.2.4 行业节能减碳技术支撑
7.2.5 被动房公司节能降碳成效
7.3 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发展分析
7.3.1 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分析
7.3.2 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影响
7.3.3 交通运输也绿色低碳成效
7.3.4 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对策
7.4 山东省供暖行业碳中和发展分析
7.4.1 清洁热源供暖节能减碳
7.4.2 供暖行业节能减碳进展
7.4.3 山东省地热能供暖发展
7.4.4 核能供热项目进展分析
7.4.5 余热回收利用减碳项目
第八章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后端市场发展分析
8.1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之林业碳汇
8.1.1 严格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8.1.2 构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8.1.3 山东生态碳汇发展现状
8.1.4 山东发展碳中和林项目
8.1.5 山东首单林业碳汇交易
8.2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之碳交易市场
8.2.1 碳交易工作履行情况
8.2.2 碳交易市场成交规模
8.2.3 碳交易市场要点对策
8.3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之碳金融市场
8.3.1 成立新能源产业基金
8.3.2 首单碳中和债券发行
8.3.3 开展碳权抵押贷款
8.3.4 绿企上市金融服务
8.3.5 山东省碳金融对策
第九章 2020-2022年山东省重点市区碳中和发展分析
9.1 济南市
9.1.1 节能减碳发展成效
9.1.2 济南市碳达峰进展
9.1.3 打造“碳中和”示范区
9.1.4 碳中和战略合作协议
9.1.5 绿色交通助力碳中和
9.1.6 打造碳中和示范基地
9.1.7 实现碳中和发展路径
9.2 烟台市
9.2.1 烟台市发展碳中和优势
9.2.2 碳中和相关产业发展动态
9.2.3 节能减碳产业发展成效
9.2.4 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示范
9.2.5 创新助力低碳产业发展
9.3 青岛市
9.3.1 碳中和建设历程
9.3.2 碳中和建设优势
9.3.3 发展布局新能源
9.3.4 政企合作低碳发展
9.3.5 绿色试点城市建设
9.3.6 双碳建设发展机遇
9.4 东营市
9.4.1 东营市双碳发展成效
9.4.2 碳捕集技术发展应用
9.4.3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9.4.4 低碳化工园区建设
9.4.5 河口区发展新能源
9.4.6 碳中和实现路径分析
9.5 威海市
9.5.1 节能减碳发展成效
9.5.2 蓝碳发展历程分析
9.5.3 威海蓝碳发展成效
9.5.4 威海蓝碳发展规划
9.5.5 海洋经济减碳发展
9.5.6 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
9.6 其他重点市区
9.6.1 潍坊市
9.6.2 滨州市
9.6.3 济宁市
9.6.4 淄博市
第十章 2019-2022年山东省碳中和相关产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分析
10.1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碳中和绿色发展
10.1.3 经营效益分析
10.1.4 业务经营分析
10.1.5 财务状况分析
10.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1.7 公司发展战略
10.1.8 未来前景展望
10.2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节能减碳成效
10.2.3 经营效益分析
10.2.4 业务经营分析
10.2.5 财务状况分析
10.2.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2.7 公司发展战略
10.2.8 未来前景展望
10.3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企业发展新能源
10.3.3 经营效益分析
10.3.4 业务经营分析
10.3.5 财务状况分析
10.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3.7 公司发展战略
10.3.8 未来前景展望
1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节能减碳现状
10.4.3 绿色发展动态
10.4.4 碳中和发展对策
10.5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概况
10.5.2 传统能源改革
10.5.3 绿色循环布局
10.5.4 转型发展对策
10.6 山东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0.6.1 企业发展概况
10.6.2 企业经营业务
10.6.3 企业合作动态
第十一章 山东省碳中和相关产业投资机会发展分析
11.1 山东省碳中和相关产业投资机会点分析
11.1.1 山东氢能替代优势明显
11.1.2 发展海洋蓝碳经济前景
11.1.3 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大
11.1.4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11.1.5 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崛起
11.1.6 发展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11.2 山东省碳中和战略投资机遇
11.2.1 国家层面双碳目标规划
11.2.2 国家层面投资规模巨大
11.2.3 山东低碳发展经验较好
11.2.4 山东具备碳中和发展优势
图表目录
图表 2013-202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表 1965-2055年重点国家碳排放下降斜率
图表 2013-2021年中国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图表 碳中和目标被不断强化
图表 2018-2060年森林覆盖率
图表 2018-2060年森林碳汇随着蓄积量同步提升
图表 2021年森林碳汇情况
图表 2013-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企业数量变化
图表 2013-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行业项目投资情况
图表 2012-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节能能力
图表 2018-206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非石化比例走势
图表 2018-2060年我国碳强度走势
图表 2020-2060年新能源装机测算
图表 2020-2060年电量供给结构
图表 2020-2060年装机容量结构变
图表 一次能源到终端消费示意图
图表 2020-2060年人均耗电统计
图表 2020-2060年我国电气化率走势
图表 制氢方式和单位成本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核算组成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减排工艺改进
图表 江苏省钢铁超低品排放差别化电价加价标准
图表 《浙江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