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第一章 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概述
第二章 2019-2021年国际动力电池回收发展现状
2.1 2019-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分析
2.1.1 锂电池产业规模
2.1.2 全球锂电池出货量
2.1.3 锂电池产品结构
2.1.4 动力电池装机规模
2.1.5 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2.1.6 动力电池发展特征
2.1.7 动力电池产能规划
2.1.8 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2.2 国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经验
2.2.1 市场规模
2.2.2 发展现状
2.2.3 回收方式
2.2.4 巨头布局
2.2.5 梯级利用
2.2.6 技术路线
2.2.7 经验借鉴
2.3 美国
2.3.1 动力电池市场规模
2.3.2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
2.3.3 回收利用网络系统
2.3.4 动力电池回收制度
2.4 日本
2.4.1 锂离子电池产量
2.4.2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
2.4.3 回收利用网络系统
2.4.4 动力电池回收制度
2.4.5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2.5 德国
2.5.1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
2.5.2 回收利用网络系统
2.5.3 动力电池回收制度
第三章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发展背景综合分析
3.1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发展环境分析
3.1.1 经济环境
3.1.2 政策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2019-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3.2.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3.2.2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3.2.3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3.2.4 新能源汽车补贴情况
3.2.5 新能源汽车投资现状
3.3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必要性分析
3.3.1 废旧动力蓄电池特性
3.3.2 动力蓄电池退役现状
3.3.3 动力电池回收的原因
3.3.4 动力电池回收必要性
3.3.5 动力电池回收紧迫性
第四章 2019-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分析
4.1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分析
4.1.1 产业发展特征
4.1.2 动力电池产量
4.1.3 动力电池销量
4.1.4 动力电池装机量
4.1.5 电池配套规模
4.1.6 市场规模分析
4.1.7 动力电池价格
4.1.8 需求规模预测
4.2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分析
4.2.1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
4.2.2 动力电池装机排名
4.2.3 动力电池典型企业
4.2.4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4.3 2019-2021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运行状况
4.3.1 锂电池产业链
4.3.2 锂离子电池产量
4.3.3 锂电池出货规模
4.3.4 锂电池市场规模
4.3.5 锂电池企业数量
4.3.6 锂电池应用现状
4.3.7 锂电池发展前景
4.4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材料供需状况分析
4.4.1 动力电池材料供给
4.4.2 动力电池材料需求
4.4.3 动力电池材料价格
4.4.4 正极材料生产规模
4.4.5 正极材料出货规模
4.5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5.1 企业投资导向问题
4.5.2 企业资金运营问题
4.5.3 产品质量管理问题
4.5.4 产业协同发展问题
4.5.5 行业运行模式问题
4.6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建议
4.6.1 行业总体发展建议
4.6.2 产品设计发展建议
4.6.3 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4.6.4 市场规范发展建议
4.6.5 行业技术创新策略
第五章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发展综合分析
5.1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发展现状
5.1.1 回收利用简介
5.1.2 行业发展形势
5.1.3 市场规模分析
5.1.4 动力电池回收量
5.1.5 回收利润水平
5.1.6 行业发展现状
5.1.7 企业注册数量
5.1.8 回收企业白名单
5.1.9 经济效益分析
5.1.10 环境效益分析
5.2 动力电池回收商业模式分析
5.2.1 生产者责任制下的回收模式
5.2.2 整车企业为主体的回收模式
5.2.3 强制回收政策模式
5.3 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业链分析
5.3.1 回收处理模式
5.3.2 产业链构成
5.3.3 上游分析
5.3.4 中游分析
5.3.5 下游分析
5.3.6 产业链趋势
5.4 动力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
5.4.1 行业总体发展问题
5.4.2 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
5.4.3 回收利用体系不规范
5.4.4 回收利用发展问题
5.4.5 行业共性技术待突破
5.4.6 回收利用面临的难题
5.5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未来发展建议
5.5.1 电池回收总体发展建议
5.5.2 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5.5.3 规范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5.5.4 加大行业技术支持力度
5.5.5 解决回收利用难的方法
5.5.6 回收产业政策发展建议
第六章 中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综合分析
6.1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综述
6.1.1 梯次利用概念
6.1.2 梯度利用闭环设计
6.1.3 梯次利用基本现状
6.1.4 梯次利用规范发展
6.1.5 梯次利用应用现状
6.1.6 梯度利用社会价值
6.1.7 发展环境需求分析
6.2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领域分析
6.2.1 储能系统
6.2.2 备用电源系统
6.2.3 充电站等应用
6.3 中国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主要企业布局分析
6.3.1 梯次利用企业布局
6.3.2 梯次利用项目建设
6.3.3 汽车企业布局情况
6.4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需求分析
6.4.1 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技术
6.4.2 退役电池梯次筛选技术
6.4.3 梯次利用电池重组与集成
6.5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存在的问题
6.5.1 政策法规不完善
6.5.2 缺乏统一标准
6.5.3 供应稳定性问题
6.5.4 梯次利用政策建议
6.6 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应用前景分析
6.6.1 梯度利用价值预测
6.6.2 梯次利用发展趋势
6.6.3 梯次利用前景分析
第七章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利用发展综合分析
7.1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现状
7.1.1 动力电池来源分析
7.1.2 回收再利用相关法规
7.1.3 再生利用基本现状
7.1.4 再生利用市场规模
7.1.5 再生利用问题分析
7.1.6 再生利用总体建议
7.2 动力电池进行再生利用主要发展措施
7.2.1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建议
7.2.2 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发展
7.2.3 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奖惩制度
7.2.4 进行回收再利用技术攻关
7.2.5 开创商业模式新方向
7.3 动力电池再利用合作模式分析
7.3.1 回收现状
7.3.2 回收主体
7.3.3 回收管理
7.3.4 多方联合
7.4 中国主要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布局分析
7.4.1 再生利用企业战略合作
7.4.2 再生利用企业布局动态
7.4.3 电池企业布局动态
7.4.4 汽车企业布局动态
第八章 动力电池回收工艺
8.1 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技术分析
8.1.1 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应用状况
8.1.2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
8.1.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关键技术
8.1.4 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研究动态
8.2 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及安全风险
8.2.1 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
8.2.2 锂电池回收技术要点
8.2.3 拆解回收工艺效益
8.2.4 电解液的主要组成
8.2.5 电解液研究进展
8.2.6 健康及环境风险
8.3 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专利申请情况
8.3.1 专利技术申请现状
8.3.2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8.3.3 专利申请区域分析
8.3.4 专利申请主体分析
8.3.5 专利技术领域分析
8.3.6 金属分离提取专利
8.3.7 专利技术申请建议
8.4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技术
8.4.1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技术路线
8.4.2 三元正极材料短流程回收再生技术
8.4.3 报废三元电池回收处理主要步骤
8.4.4 三元锂电池回收经济效益
8.5 磷酸铁锂电池处理工艺
8.5.1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状况
8.5.2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背景及意义
8.5.3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利用途径
8.5.4 磷酸铁锂电池自动化拆解技术
8.5.5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未来展望
第九章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分析
9.1 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分析
9.1.1 政策发展历程
9.1.2 回收管理政策
9.1.3 标准体系现状
9.1.4 回收体系建设
9.1.5 责任机制分析
9.1.6 地方扶持政策
9.2 动力电池主要相关政策汇总
9.2.1 动力电池产业政策
9.2.2 动力电池行业标准
9.2.3 动力电池企业政策设计
9.2.4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
9.3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政策
9.3.1 梯次利用政策汇总
9.3.2 梯次利用地方政策
9.3.3 梯次利用企业政策
9.3.4 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9.3.5 试点地区示范项目
9.3.6 梯次利用相关标准
9.3.7 车用电池梯次利用
9.4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9.4.1 办法制定背景
9.4.2 主要遵循原则
9.4.3 主要内容分析
9.4.4 政策落实途径
9.4.5 政策修订进展
第十章 2018-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1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电池回收布局
10.1.3 经营效益分析
10.1.4 业务经营分析
10.1.5 财务状况分析
10.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1.7 公司发展战略
10.1.8 未来前景展望
10.2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电池回收业务
10.2.3 经营效益分析
10.2.4 业务经营分析
10.2.5 财务状况分析
10.2.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2.7 公司发展战略
10.2.8 未来前景展望
10.3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电池回收业务
10.3.3 经营效益分析
10.3.4 业务经营分析
10.3.5 财务状况分析
10.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3.7 公司发展战略
10.3.8 未来前景展望
10.4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电池回收模式
10.4.3 企业合作动态
10.4.4 经营效益分析
10.4.5 业务经营分析
10.4.6 财务状况分析
10.4.7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4.8 公司发展战略
10.4.9 未来前景展望
10.5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概况
10.5.2 经营效益分析
10.5.3 业务经营分析
10.5.4 财务状况分析
10.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5.6 公司发展战略
10.5.7 未来前景展望
10.6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6.1 企业发展概况
10.6.2 电池回收布局
10.6.3 经营效益分析
10.6.4 业务经营分析
10.6.5 财务状况分析
10.6.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6.7 公司发展战略
10.6.8 未来前景展望
10.7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7.1 企业发展概况
10.7.2 电池回收业务
10.7.3 经营效益分析
10.7.4 业务经营分析
10.7.5 财务状况分析
10.7.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0.7.7 公司发展战略
10.7.8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投资建议
11.1 2019-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投融资状况
11.1.1 行业投资历程
11.1.2 行业融资现状
11.1.3 行业投产项目
11.1.4 行业投资动态
11.1.5 行业并购热潮
11.1.6 行业投资前景
11.2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1.2.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1.2.2 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11.2.3 进入市场时机判断
11.3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11.3.1 成本壁垒
11.3.2 技术壁垒
11.3.3 政策壁垒
11.3.4 环保壁垒
11.4 2021-2025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投资建议综述
11.4.1 项目投资建议
11.4.2 竞争策略分析
11.4.3 行业风险提示
第十二章 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2.1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未来发展趋势
12.1.1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12.1.2 回收利用技术改进方向
12.1.3 产业链企业联盟合作
12.1.4 国企加入动力电池回收
12.1.5 回收利用体系正完善
12.1.6 动力电池回收发展展望
12.1.7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
12.2 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预测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1 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成本结构
图表2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图
图表3 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模式
图表4 2015-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
图表5 2016-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
图表6 2016-2030年全球三大细分领域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
图表7 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结构
图表8 2018-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
图表9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排名
图表10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排名
图表11 2016-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累计出货量
图表12 国外领先的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图表13 国外主要电池回收公司的工艺及产物
图表14 美国电池回收模式
图表15 美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系统
图表16 美国三层次的电池回收法律框架
图表17 2015-2020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
图表18 日本废旧电池回收模式关系图
图表19 日本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图表20 日本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图表21 日本4R公司电池回收利用理念(4个R)
图表22 德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图表23 宝马集团电池价值链形成产业闭环
图表24 德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图表25 2020年GDP最终核实数与初步核算数对比
图表26 中国锂离子电池相关政策
图表27 2020-2021年锂电池技术主要创新进展
图表28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构成
图表29 新能源汽车产业图谱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