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在各方的推动之下,运营商以及金融机构最早涉足移动支付产业。然而,其所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是在移动网络条件不足以及用户硬件无法跟上系统的环境下所孕育而生。同时,各种移动支付技术如 NFC(近场支付技术),蓝牙,红外线等均处于探索竞争阶段,在尚未形成行业标准之前,产业链上各方利益分配难以协调,大规模铺设使用不实际,小规模的试点无法在全国范围复制,也造成了移动支付推行缓慢的情况。从诸多的阻碍与挑战可以看出,线下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还需要多方互相协调进行。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须放弃某些利益把控,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之下,方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提升至99.1%。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从移动支付市场整体情况来看,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5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5.2%。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占比为54.5%,位列第一。腾讯财付通(含微信支付)、壹钱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5%、1.5%,位列二至三名。未来移动支付产业将面临爆发式增长。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快速兴起让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各类资本都疯狂涌入这一市场跑马圈地,毋庸置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也搅动了移动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
第一章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背景
第一节 移动支付产业的相关概述
一、移动支付产业的定义
二、移动支付产业的分类
第二节 移动支付产业的经济背景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第三节 移动支付产业的政策背景
一、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
二、2.45G RCC手机支付8项国家标准
三、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
四、支付牌照注销对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移动支付产业的社会背景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科技环境分析
四、中国城镇化率
第五节 移动支付产业的行业环境
一、手机用户规模庞大
二、可穿戴支付成为NFC支付“替补”
三、第三方支付打通移动支付发展难点
四、移动支付新社群时代出现
第二章 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分析
一、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市场现状
(一)全球市场规模分析
(二)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三)全球投资兼并分析
二、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市场及预测
第二节 日本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分析
一、日本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二、日本移动支付产业值得借鉴之处
三、日本移动支付最新动态
第三节 韩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分析
一、韩国移动支付背景因素分析
二、韩国移动支付产业竞争局面
三、韩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
四、韩国移动支付与中国合作情况
第四节 欧洲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分析
一、欧洲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二、欧洲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三、欧洲移动支付与中国最新合作动态
四、欧洲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趋势
第五节 美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分析
一、美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二、美国移动支付NFC是主流
三、美国值得关注的七款支付产品
第三章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一、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历程
二、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
三、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特征
第二节 移动支付产业链结构分析
一、移动支付产业链简介
二、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三、移动支付产业链特征及趋势
第三节 移动支付发展规模分析
一、移动支付行业用户规模
二、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
(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二)主要移动支付机构交易情况
三、移动支付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一、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
(一)国外移动支付商业模式概述
(二)国外商业模式对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适用性
二、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
(一)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
(二)以银行为运营主体
(三)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
(四)移动支付三种价值链模式现状对比
第五节 移动支付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一、全球移动支付产业盈利模式及应用
(一)Square模式
(二)PayPalHere模式
(三)Google Wallet模式
二、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盈利模式
三、移动支付可借鉴的盈利模式
第六节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趋势分析
一、向小城镇和乡村的渗透率增速将提高
二、手机钱包将逐步接近实体钱包的适用范围
三、移动支付用户小额高频化趋势更明显
四、移动支付助力手机应用拓展商业模式
五、移动支付将成为商户营销分析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竞争分析
第一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竞争综述
一、总体竞争形势分析
二、移动支付生态圈博弈
(一)下一波焦点将转向线下移动支付
(二)各方向互利互惠方向发展
第二节 运营商整体发展态势
一、运营商发展瓶颈
二、运营商走出困局方法
三、运营商转型挑战
第三节 金融机构移动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一、移动银行业务的界定
二、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进程
三、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定位
四、移动支付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与机会
五、商业银行移动支付面临多重风险及对策
六、移动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七、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策略
第四节 银联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
一、银联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概况
二、银联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动向
(一)银联与三星电子达成Samsung Pay合作
(二)银联和苹果公司合作推出 Apple Pay
三、银联移动支付业务推广进程
四、银联移动支付竞争优势分析
第五节 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概况
(一)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
(二)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预测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定位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策略
四、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格局
第六节 移动支付各方合作情况
一、兴业银行与微信支付达成合作 商家可“收支两条线”
二、搅拌阿里腾讯 百度携手中信或合作成立银行
三、新浪支付与工商银行达成合作 升级三方存管方案
四、广东移动与支付宝钱包合作推“即时充”服务
第五章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技术及安全防范分析
第一节 移动支付产业技术发展简述
一、国内移动支付主要技术路线
二、国内RFID技术情况分析
三、远距离支付技术分析
(一)SMS的移动支付系统
(二)USSD的移动支付系统
(三)WAP的移动支付系统
(四)J2ME的移动支付系统
(五)I-Mode移动支付系统
四、近距离支付技术分析
(一)NFC技术标准
(二)SIMpass技术标准
(三)RF-SIM卡技术标准
第二节 移动支付产业NFC技术分析
一、NFC技术特点
二、NFC三种工作模式
三、NFC手机的功能模式
四、NFC技术优势
五、NFC技术的应用类型
(一)NFC+SIM卡安全模式
(二)NFC+智能IC卡安全模式
(三)NFC+SIM卡+智能IC卡安全模式
六、NFC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七、NFC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第三节 移动支付产业双界面SIM卡技术分析
一、双界面SIM卡定义和结构类型
(一)双界面SIM卡介绍
(二)双界面SIM卡结构类型
(三)双界面SIM卡移动支付方案
二、双界面SIM卡应用情况分析
三、双界面SIM卡厂商应用分析
第四节 移动支付产业RF-SIM卡技术分析
一、RF-SIM卡技术分析
二、RF-SIM卡技术优缺点
三、RF-SIM卡技术测试情况
四、RF-SIM卡的多应用COS研究
第五节 其他移动支付技术分析
一、贴片卡技术分析
二、智能SD卡技术
第六节 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分析
一、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
二、移动电子支付的风险防范
(一)移动支付的终端安全
(二)用户与SP平台之间的安全通信
(三)用户与银行系统之间的安全通信
三、移动支付密钥体系研究
(一)密钥管理系统的分类
(二)移动支付多层密钥体系
(三)密钥管理流程分析
(四)密钥安全技术分析
第七节 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移动支付技术竞争格局分析
二、适合中国国情的主要移动支付产业技术
第六章 中国移动支付应用领域及消费行为分析
第一节 中国移动支付应用领域发展分析
一、中国移动支付应用类型分析
二、线下移动支付领域发展分析
(一)线下与线上支付方式对比
(二)线下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公共交通领域
一、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
二、各地公共交通移动支付应用进展分析
三、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 公共事业缴费领域
一、移动支付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
二、移动支付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四节 电子票据购买领域
第五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非支付类应用分析
一、门禁识别应用分析
二、积分应用分析
三、防伪应用分析
四、游戏应用分析
五、下载应用分析
第七章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调研及消费行为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交易支付手段演进分析
第二节 消费者移动支付行为分析
一、移动支付意愿情况
二、用户偏好支付方案
三、安全性成发展障碍
四、移动转账接受度低
五、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受信任程度高
六、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崛起
七、影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关键因素
八、移动支付用户交易支付方式分析
九、移动支付用户主要地域分布情况
十、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进一步提高
第八章 移动支付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分析
一、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概况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
(二)电子支付牌照类型
(三)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企业名单
(四)首批支付牌照将续期,第三方支付续牌难度大
(五)独立第三方电子支付商业模式分析
(六)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赢利模式分析
二、第三方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第三方电子支付问题分析
(二)第三方电子支付压力分析
(三)第三方电子支付风险分析
(四)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市场策略
第二节 中国网上支付市场运行透析
一、中国网上支付发展概述
(一)网上支付发展历史
(二)网上支付方式分析
(三)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四)网上支付系统典型流程
(五)网上支付风险控制思路
二、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网上支付分析
(一)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概况
(二)中国网络购物用户分析
(三)中国网络购物发展趋势
三、中国网上银行分析
(一)中国网上银行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中国网上银行的特点
(三)中国网上银行客户交易规模
(四)中国互联网用户统计
(五)网上银行创新形式
(六)中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第三节 中国电话支付市场探析
一、电话支付相关概述
(一)电话支付的定义
(二)电话支付的特点
(三)电话支付主要商业模式
二、中国电话支付的发展情况
(一)电话支付产业链分析
(二)电话支付安全与便捷分析
(三)电话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电话支付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第三方支付行业融资与并购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融资并购现状分析
二、第三方支付融资并购趋势分析
三、第三方支付企业资本运作建议
(一)政府杠杠融资渠道建议
(二)股权融资渠道拓展建议
(三)债权融资渠道拓展建议
(四)行业并购整合渠道建议
第九章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领先设备供应商经营分析
一、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二、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三、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四、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五、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六、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七、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八、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电信运营服务商经营分析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第三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领先金融机构经营分析
第四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信息服务商及移动支付平台经营分析
第五节 海外移动支付企业对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启示分析
一、海外创新移动支付案例——Square
二、Google Wallet
第十章 2022-2027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第一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风险分析
一、移动支付产业市场风险
二、移动支付产业政策风险
三、移动支付产业技术风险
四、移动支付产业法律风险
第二节 移动支付业务主导权竞争趋势
一、移动支付与网上银行的区别与联系
二、移动支付业务对银行的影响
三、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的主导权竞争原因
四、对移动运营商混业经营的意义
五、移动运营商未来发展方向
六、移动支付业务主体主导权竞争策略
第三节 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分析
一、二维码识读硬件产品
二、NFC产业相关产品
三、信息安全行业
四、生物识别产业
第四节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移动支付”已构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二、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