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7年中国农村金融行业供需格局与投资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农村金融相关概述
第二章 2019-2021年国际农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2.1 美国
2.1.1 主要发展模式
2.1.2 基本发展格局
2.1.3 市场发展特点
2.1.4 金融创新策略
2.1.5 对我国的启示
2.2 日本
2.2.1 市场发展历程
2.2.2 市场体系结构
2.2.3 融资资金类型
2.2.4 市场运行特点
2.2.5 市场发展策略
2.2.6 对我国的启示
2.3 德国
2.3.1 市场构成状况
2.3.2 市场主要特点
2.3.3 市场发展动态
2.3.4 对我国的启示
2.4 加拿大
2.4.1 改革历史背景
2.4.2 政府干预措施
2.4.3 农民信用合作
2.4.4 市场改造现状
2.4.5 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3.1.2 农村经济增长状况
3.1.3 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3.1.4 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
3.1.5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货币信贷政策
3.2.2 财政税收政策
3.2.3 金融监管政策
3.2.4 金融创新政策
3.2.5 金融扶贫政策
3.2.6 土地改革政策
3.2.7 乡村振兴政策
3.3 社会环境
3.3.1 农村家庭生活条件
3.3.2 农村家庭收入水平
3.3.3 农村家庭金融意识
3.3.4 农村家庭金融参与度
3.4 金融环境
3.4.1 股票市场运行分析
3.4.2 债券市场运行分析
3.4.3 保险市场发展分析
3.4.4 私募市场发展分析
3.4.5 信托市场发展分析
3.4.6 货币市场运行分析
第四章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行业发展全面分析
4.1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
4.1.1 行业发展特点
4.1.2 行业发展现状
4.1.3 市场供给状况
4.1.4 市场需求分析
4.1.5 市场规模分析
4.1.6 市场分布状况
4.1.7 市场发展态势
4.2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动态分析
4.2.1 农村信用社改革
4.2.2 商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4.2.3 政策性金融机构涉农服务改革
4.2.4 “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
4.2.5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
4.2.6 区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4.3 中国金融支农创新模式发展分析
4.3.1 “政银担”模式
4.3.2 “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模式
4.3.3 “政银保”模式
4.3.4 “两权抵押贷款”模式
4.3.5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模式
4.3.6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模式
4.3.7 “农机融资租赁”模式
4.3.8 “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
4.3.9 “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
4.3.10 “农业领域PPP”模式
4.4 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分析
4.4.1 农业产业链模式
4.4.2 电商模式
4.4.3 涉农互金模式
4.4.4 政府干预模式
4.5 中国农村金融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4.5.1 制约因素分析
4.5.2 主要存在问题
4.5.3 市场面临挑战
4.5.4 市场供需矛盾
4.6 中国农村金融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4.6.1 健康发展策略
4.6.2 供给侧改革路径
4.6.3 市场发展出路
4.6.4 改革发展思路
第五章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分析
5.1 农村理财业务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 市场必要性分析
5.1.3 主要存在问题
5.1.4 市场发展建议
5.1.5 市场发展趋势
5.1.6 市场发展机遇
5.2 农村信贷市场
5.2.1 相关概念界定
5.2.2 市场发展现状
5.2.3 优惠政策分析
5.2.4 市场影响因素
5.2.5 市场发展建议
5.3 农业保险市场
5.3.1 市场发展现状
5.3.2 农户投保决策因素
5.3.3 市场发展困境
5.3.4 改革创新路径
5.4 涉农融资市场
5.4.1 市场可行性分析
5.4.2 市场发展特点
5.4.3 市场发展现状
5.4.4 企业融资动态
5.4.5 市场发展问题
5.4.6 市场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6.1 信用环境
6.1.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必要性
6.1.2 农村信用环境的制度供给
6.1.3 农村信用环境薄弱环节
6.1.4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思路
6.2 担保体系
6.2.1 农村担保体系建设必要性
6.2.2 农村金融信用担保表现形式
6.2.3 农村担保体系建设影响因素
6.2.4 农村金融担保体系构建建议
6.3 支付环境
6.3.1 农村支付环境发展概况
6.3.2 与农村经济对比分析
6.3.3 农村支付体系主要问题
6.3.4 农村支付环境改良策略
6.4 物理网点
6.4.1 农村银行网点发展数量
6.4.2 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原则
6.4.3 农村金融网点建设问题
6.4.4 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建议
6.5 法制环境
6.5.1 农村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6.5.2 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6.5.3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6.5.4 农村合作金融法制改进策略
第七章 2019-2021年中国新型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细分领域布局状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7.1 农村消费金融
7.1.1 发展环境分析
7.1.2 消费金融发展
7.1.3 市场发展现状
7.1.4 典型案例分析
7.1.5 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7.1.6 市场前景展望
7.2 农业供应链金融
7.2.1 政策环境分析
7.2.2 市场发展现状
7.2.3 典型案例分析
7.2.4 市场问题分析
7.2.5 市场前景展望
7.2.6 市场发展趋势
7.3 农村合作金融
7.3.1 市场发展历程
7.3.2 市场发展形态
7.3.3 典型案例分析
7.3.4 市场改革方向
7.3.5 市场问题分析
7.3.6 未来改进策略
7.3.7 市场前景展望
7.4 农村小额信贷
7.4.1 市场发展现状
7.4.2 典型案例分析
7.4.3 市场问题分析
7.4.4 机制优化措施
7.4.5 市场前景展望
7.4.6 国际经验借鉴
7.5 农业信息化
7.5.1 市场发展特点
7.5.2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7.5.3 市场发展现状
7.5.4 典型案例分析
7.5.5 市场问题分析
7.5.6 市场发展建议
第八章 2019-2021年中国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8.1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企业组织架构
8.1.3 企业经营状况
8.1.4 业务发展情况
8.1.5 三农金融服务
8.1.6 风险管理策略
8.2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企业组织架构
8.2.3 企业发展历程
8.2.4 业务经营范围
8.3 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企业组织架构
8.3.3 企业经营状况
8.3.4 业务运作分析
8.3.5 风险管理措施
8.4 天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企业组织架构
8.4.3 企业经营状况
8.4.4 业务经营范围
8.4.5 风险管理策略
8.5 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企业组织架构
8.5.3 企业经营状况
8.5.4 业务经营范围
8.5.5 风险管理策略
8.6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企业经营状况
8.6.3 三农金融服务
8.6.4 风险管理策略
8.7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7.1 企业发展概况
8.7.2 企业组织架构
8.7.3 企业经营状况
8.7.4 业务经营范围
8.7.5 风险管理策略
8.8 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8.1 企业发展概况
8.8.2 企业组织架构
8.8.3 企业经营状况
8.8.4 风险管理策略
8.9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9.1 企业发展概况
8.9.2 企业组织架构
8.9.3 企业经营状况
8.9.4 三农金融服务
8.9.5 风险管理策略
8.10 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10.1 企业发展概况
8.10.2 企业组织架构
8.10.3 企业经营状况
8.10.4 风险管理架构
第九章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创新企业布局分析
9.1 蚂蚁金服
9.1.1 企业发展概况
9.1.2 企业切入模式
9.1.3 企业发展战略
9.1.4 企业布局动态
9.2 京东金融
9.2.1 企业发展概况
9.2.2 企业发展现状
9.2.3 创新发展模式
9.2.4 企业发展战略
9.3 翼龙贷
9.3.1 企业发展概况
9.3.2 企业发展现状
9.3.3 企业切入模式
9.3.4 企业布局特点
9.4 宝象金融
9.4.1 企业发展概况
9.4.2 企业切入模式
9.4.3 企业布局状况
9.4.4 企业发展战略
9.5 农金圈
9.5.1 企业发展概况
9.5.2 企业切入模式
9.5.3 企业布局动态
9.5.4 企业发展战略
9.6 农泰金融
9.6.1 企业发展概况
9.6.2 企业切入模式
9.6.3 企业发展优势
9.6.4 企业发展战略
9.7 1号钱庄
9.7.1 企业发展概况
9.7.2 企业切入模式
9.7.3 企业布局动态
9.7.4 企业发展战略
9.8 什马金融
9.8.1 企业发展概况
9.8.2 企业切入模式
9.8.3 企业布局状况
9.8.4 企业发展战略
9.9 农分期
9.9.1 企业发展概况
9.9.2 企业切入模式
9.9.3 企业布局动态
9.9.4 企业发展战略
9.10 领鲜理财
9.10.1 企业发展概况
9.10.2 企业切入模式
9.10.3 企业布局动态
9.10.4 企业发展战略
9.11 沐金农
9.11.1 企业发展概况
9.11.2 企业切入模式
9.11.3 企业商业模式
9.11.4 企业发展战略
第十章 2019-2021年中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状况及规划策略
10.1 黑龙江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10.1.1 农村经济发展
10.1.2 行业发展现状
10.1.3 市场竞争力分析
10.1.4 市场供给状况
10.1.5 市场建设情况
10.1.6 发展问题分析
10.1.7 发展对策建议
10.2 广东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10.2.1 农村经济发展
10.2.2 政策环境分析
10.2.3 行业发展现状
10.2.4 市场发展问题
10.2.5 成长机制建设
10.3 湖北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10.3.1 农村经济发展
10.3.2 政策环境分析
10.3.3 行业发展现状
10.3.4 市场发展问题
10.3.5 市场改进措施
10.4 安徽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10.4.1 农村经济发展
10.4.2 政策环境分析
10.4.3 行业发展现状
10.4.4 信贷风险问题
10.4.5 风险管理策略
10.5 河南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10.5.1 农村经济发展
10.5.2 政策环境分析
10.5.3 供需影响因素
10.5.4 市场发展问题
10.5.5 发展对策建议
10.5.6 市场发展趋势
10.6 山西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10.6.1 农村经济发展
10.6.2 政策环境分析
10.6.3 市场发展现状
10.6.4 存在问题分析
10.6.5 创新发展对策
10.6.6 未来发展规划
第十一章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投资机会分析及风险预警
11.1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投资机会
11.1.1 普惠金融实施战略
11.1.2 货币政策稳中求进
11.1.3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
11.1.4 农村金融政策效果
11.2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投资风险
11.2.1 贷款抵押物缺乏
11.2.2 机构操作风险
11.2.3 自然环境限制
11.2.4 金融政策风险
11.2.5 产品供给风险
11.2.6 其他投资风险
11.3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投资建议
11.3.1 建设新型保险金融体制
11.3.2 开展农村金融担保业务
11.3.3 扩大农村资金来源渠道
第十二章 2022-2027年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2.1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
12.1.1 市场发展机遇
12.1.2 市场前景展望
12.1.3 市场发展潜力
12.1.4 未来发展思路
12.2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12.2.1 农村金融需求变化趋势
12.2.2 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趋势
12.2.3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12.3 2022-2027年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规模预测
12.3.1 影响因素分析
12.3.2 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分类
图表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分类-续表
图表 农村贷款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图表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作用的实证回归结果
图表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利率的拟合曲线
图表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图
图表 日本农村金融制度发展历程
图表 日本农村金融体系
图表 日本农村金融资金类型
图表 德国银行业支农示意图
图表 萨斯喀彻温省信用社管理与监督机构
图表 加拿大涉农信贷供给主体分配
图表 2013-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3-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2-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
图表 2013-2020年中国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 2020年按领域分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占比
图表 202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 2013-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速
图表 2013-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表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