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是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现代“园区经济”既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经济,也不同于传统的园场经济,它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为了摆脱传统的经济社会环境平台和运行机制束缚,设计营建高质量的综合环境,实现高素质经济主体的优化组合,而在空间上拓展的新型经济主体。园区经济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微观尺度的区域经济的现代形式,是一种新型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当前,按照新园区、新概念、新环境、新创意的原则建设的各类经济园区,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亮点和热点。安化县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安化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县。安化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个面积最大的县,山地面积达82%,又是典型的山区县、库区县,有林地面积536万亩,森林覆盖率76.51%。2015年,安化县充分发挥安化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安化县中药健康产业园建设,规划用地1.72平方公里。2015年,安化县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59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0.8万m2,新开工项目8个、新投产工业项目7个,新增规模企工业企业5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2%,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4.5%,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安化县园区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3+2”发展战略,抢抓国家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全省推进园区发展“135”工程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新城、城市新区”战略,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打造特色园区,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着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全面提升园区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力,全面提升园区在全市乃至湖南全省的地位和竞争力,努力实现园区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园区发展的二次飞跃,努力实现创新创业园区更好更快发展。到2020年,安化县园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利税30亿元。
第一章 园区相关概述 8
第一节 园区概述 8
一、园区的概念 8
二、园区的类型 8
三、园区经济类型 8
第二节 产业园区概述 9
一、产业园区的概念 9
二、产业园区的功能 10
(一)资源集聚功能 10
(二)企业孵化功能 10
(三)技术渗透功能 10
(四)示范带动功能 10
(五)外围辐射功能 11
三、产业园区类型分析 11
(一)综合型产业园 11
(二)单一型产业园 11
(三)复合型产业园 11
第三节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关系分析 12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12
二、产业集群起源及研究进展 12
三、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关系 13
(一)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联系 13
(二)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区别 13
四、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转化 14
(一)工业园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14
(二)具备发展成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类型 14
第二章 安化县园区发展环境分析 16
第一节 安化县行政区域统计分析 16
一、安化县乡镇统计 16
二、安化县社区统计 17
三、安化县村委统计 18
第二节 安化县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1
一、安化县GDP增长情况 21
二、安化县产业结构占比 21
三、安化县固定资产投资 22
四、安化县居民收入情况 23
第三节 安化县园区发展“硬”条件研究 23
一、能源水电 23
二、道路交通 23
三、通讯网络 25
四、绿地系统 25
第四节 安化县园区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26
一、土地资源相关政策分析 26
(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26
(二)国土资源部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 27
二、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分析 29
三、园区发展相关政策分析 29
第五节 安化县园区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34
一、安化县人口情况统计 34
二、安化县教育环境分析 35
三、安化县文化环境分析 35
四、安化县科技环境分析 36
五、安化县城镇化率分析 36
第三章 中国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38
第一节 中国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38
一、中国园区发展阶段 38
二、中国园区建设背景 41
(一)园区的定位 41
(二)园区的作用 41
(三)园区建设的依据 42
三、园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43
(一)成本效益机制 43
(二)分工协作机制 44
(三)技术创新机制 44
(四)自我增强机制 44
第二节 中国园区竞争情况分析 45
一、中国园区竞争现状分析 45
二、园区核心竞争力分析 46
(一)战略招商分析 46
(二)资源整合能力 46
(三)运营管理能力 47
(四)社会经济效益 48
三、园区的竞争策略分析 48
(一)圈定竞争对手 48
(二)找准独门武器 49
(三)构建差异化模型 49
(四)构建差异化路径 50
第三节 中国园区区域品牌发展研究 51
一、园区区域品牌释义 51
二、园区品牌效应分析 52
(一)资源整合效应 52
(二)规模经济效应 52
(三)品牌搭载效应 52
(四)关联产业带动效应 53
(五)价值信息传递效应 53
三、园区区域品牌发展策略 54
(一)增强区域品牌意识 54
(二)发挥相关协会作用 54
(三)加强政府规制管理 54
(四)保持区域品牌活力 55
第四章 湖南省及益阳市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56
第一节 湖南省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56
一、湖南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56
二、湖南省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 56
三、湖南省级以上园区增加值情况 57
四、湖南省园区规模工业收入分析 60
五、湖南省园区发展对策分析 62
第二节 益阳市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63
一、益阳市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63
二、益阳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分析 63
三、益阳省级以上园区增加值情况 63
四、益阳市园区规模工业收入分析 64
五、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 64
第三节 湖南省园区招商引资案例分析 66
一、长沙雨花创意产业园招商引资分析 66
(一)园区基本情况 66
(二)园区招商对象 67
(三)园区招商流程 67
(四)招商优惠政策 67
(五)园区核心竞争力 68
二、湖南澧县食品工业园招商引资分析 70
(一)园区建设背景 70
(二)园区区位条件 71
(三)园区资源优势 72
(四)园区扶持政策 73
(五)园区远景构想 74
(六)园区保障分析 75
第五章 安化县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77
第一节 安化县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77
一、安化县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77
二、安化县园区发展格局分析 77
三、安化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 77
四、安化县园区招商政策分析 79
五、安化县园区发展思路分析 81
六、安化“双优化”助推园区发展 82
第二节 安化县园区招商情况分析 82
一、企业入园行为分析 82
二、产业园区招商环境 83
三、产业园区招商现状 84
四、投资者影响因素分析 85
五、产业园区招商策略分析 87
六、产业园区招商策划流程策划 88
第三节 安化县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91
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91
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92
(一)产业的可循环性分析 92
(二)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93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 94
三、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建议 95
(一)提高可持续发展思想认识 95
(二)加强产业政策的标准引导 95
(三)建设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 96
第六章 安化县主要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97
第一节 安化黑茶产业园发展情况分析 97
一、安化黑茶产业园发展现状分析 97
二、安化黑茶产业园企业服务项目 97
三、入驻安化黑茶产业园优惠政策 98
四、安化黑茶产业园产城融合路径 99
五、安化黑茶产业园发展建议分析 99
六、安化黑茶产业园发展定位分析 100
第二节 梅城工业园发展情况分析 101
一、梅城工业园发展概况分析 101
二、梅城工业园建设现状分析 101
三、梅城工业园招商项目分析 102
四、梅城工业园发展定位分析 102
第三节 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情况分析 102
一、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现状分析 102
二、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面临问题 103
三、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对策分析 103
四、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定位分析 103
第四节 安化中药健康产业园发展情况分析 104
一、安化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04
二、建设中药健康产业园的必要性 104
三、安化中药健康产业园发展对策 105
第七章 2018-2023年安化县园区发展前景及投融资策略分析 106
第一节 2018-2023年安化县园区发展前景分析 106
一、湖南省园区发展前景分析 106
二、安化县园区发展目标分析 106
三、安化县园区发展总体布局 106
四、安化县园区发展趋势分析 107
第二节 2018-2023年安化县促进园区发展的战略举措 108
一、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 108
二、发展园区内产业链经济 109
三、引导园区三化发展方向 109
四、完善园区产业配套体系 110
五、强化不同园区功能分工 110
第三节 安化县园区融资情况及融资模式分析 111
一、园区融资需求分析 111
二、园区融资现状分析 112
(一)常见投融资模式分析 112
(二)园区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116
(三)园区项目融资方式分析 116
三、园区多元化融资分析 117
四、园区的融资对策建议 118
(一)适当增加融资规模 118
(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118
(三)拓宽园区融资渠道 118
第四节 2018-2023年安化县园区投融资策略建议 119
一、园区的融资方法与渠道简析 119
二、利用股权融资谋划发展机遇 121
三、利用政府杠杆拓展融资渠道 125
四、关注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投资动向 126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