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制造产业综述 26
第一节 再制造产业概述 26
一、再制造产品的特性 26
二、再制造产业的概念 27
三、再制造与维修的区别 28
四、再制造与产品寿命周期 29
第二节 再制造产业特性 30
一、理化特性 30
二、应用领域 31
三、生产特征 32
四、产业门槛 33
第三节 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意义与必要性 34
一、再制造产业的效益分析 34
(一)经济效益 34
(二)社会效益 35
(三)资源效益 35
(四)环境效益 36
二、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意义 37
三、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必要性 37
第二章 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39
第一节 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分析 39
一、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历程 39
二、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40
三、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特点 40
第二节 典型地区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41
一、美国再制造产业分析 41
二、日本再制造产业分析 42
三、欧洲再制造产业分析 43
第三节 国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经验 44
一、注重再制造业的研究规划 44
二、立法支持再制造产业发展 45
三、加强再制造回收渠道管理 45
四、注重发展再制造运作模式 46
第四节 国外再制造企业运作模式 46
一、OEM再制造商模式 46
二、独立再制造商模式 47
三、承包再制造商模式 47
四、联合再制造商模式 48
第三章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49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9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49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50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51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2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53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54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55
第二节 再制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56
一、再制造产业政策历程分析 56
二、再制造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5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58
(二)《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62
(三)《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63
(四)《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63
(五)《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 64
(六)《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 72
三、再制造产业相关标准解读 72
四、产业未来政策趋势预判 73
第三节 再制造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76
一、中国能源环境的现状分析 76
二、中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分析 77
三、投融资政策促进循环经济 78
第四节 再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81
一、先进制造与再制造技术 81
二、再制造关键技术与设备 84
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 89
四、再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90
第四章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91
第一节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91
一、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历程 91
三、中国再制造产业的产值规模 93
四、中国再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 94
五、国内外企业看好再制造市场 95
第二节 中国再制造试点情况分析 96
一、第一批再制造试点企业 96
二、第二批再制造试点企业 98
三、第三批再制造试点企业 99
四、第四批再制造试点企业 99
五、第五批再制造试点企业 100
第三节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动态 101
一、浙江发展再制造产业市场 101
二、山东发展工业再制造产业 102
三、上海增建再制造产业基地 103
四、江苏大力支持再制造产品 103
五、襄阳再制造产业联盟成立 104
六、江苏首家维修再制造企业 105
第四节 中国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分析 105
一、湖南浏阳再制造产业基地 105
(一)产业发展优势 105
(二)产业扶持政策 107
(三)基地发展现状 107
(四)基地建设目标 107
二、重庆市九龙工业园区 108
(一)园区基本情况 108
(二)园区产业情况 108
(三)园区发展优势 109
(四)园区发展目标 109
三、武汉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基地 110
(一)基地基本情况 110
(二)基地建设背景 110
(三)基地发展现状 110
(四)基地发展目标 110
四、其他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111
(一)上海创建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 111
(二)郑州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园动工 111
(三)长沙将再获国家级再制造基地 112
(四)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112
第五节 再制造产业的国内外合作情况 113
一、国内外科研合作情况 113
二、国内外交流平台合作 113
三、国内外技术合作情况 113
四、国内外学术合作情况 114
第六节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建议 114
一、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114
二、关键要提高三个认识 116
三、再制造产业发展建议 118
第五章 再制造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120
第一节 再制造逆向物流概述 120
一、再制造逆向物流内涵 120
二、再制造产品物流过程 120
三、再制造逆向物流特点 121
第二节 逆向物流的主要环节 122
一、废旧产品回收 122
二、初步分类储存 122
三、产品包装运输 122
四、企业仓储管理 123
五、再制造产品加工 123
第三节 中国再制造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125
一、再制造逆向物流体系尚未建立 125
二、原材料回收渠道狭窄制约发展 125
三、国家将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126
第四节 中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发展分析 127
一、中国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现状 127
二、国外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特点 130
(一)美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特点 130
(二)日本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特点 130
(三)德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特点 131
三、中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现状 131
(一)中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现状 131
(二)国内外废旧汽车逆向物流比较 132
四、中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发展对策 133
(一)国外废旧汽车逆向物流发展借鉴 133
(二)中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发展对策 134
第五节 再制造逆向物流解决对策 136
一、提高产业重视程度 136
二、建立集中退货中心 136
三、创新产品设计和技术 137
四、发展逆向物流信息系统 137
五、引入第三方逆向物流管理 137
第六节 再制造逆向物流管理策略 138
一、系统整体控制策略 138
二、产品回收过程管理 138
三、产品运输过程管理 139
四、作业过程管理 139
五、产品信息管理 140
六、相关硬件管理 140
七、部门协调管理 141
第六章 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142
第一节 汽车再制造概述 142
一、汽车再制造的内涵 142
二、汽车再制造的范畴 142
三、汽车再制造的效益 143
四、再制造汽车可靠性 143
第二节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现状 145
一、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基本情况 145
(一)行业发展的需求环境 145
(二)行业发展的行业规模 146
(三)报废汽车回收量统计 146
(四)行业的销售规模分析 147
(五)行业的资产总额分析 148
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结构分析 149
(一)企业兼并重组情况 149
(二)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49
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50
(一)政策法规尚需完善 150
(二)报废汽车流失严重 150
(三)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150
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51
(一)短期影响因素分析 151
(二)长期影响因素分析 151
五、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措施及建议 151
(一)加快修订相关法规 151
(二)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151
(三)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152
(四)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152
第三节 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52
一、汽车再制造政策与标准 152
(一)汽车再制造相关政策分析 152
(二)汽车再制造相关技术标准 163
二、汽车再制造产业现状 164
(一)汽车再制造发展概况 164
(二)汽车再制造产能现状 165
(三)汽车再制造产值规模 165
(四)再制造试点企业情况 166
(五)行业内竞争现状分析 167
三、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消费者调查 168
(一)消费者认知度偏低 168
(二)价格低是购买主因 168
(三)质量成为决定因素 168
(四)再制造被广为看好 169
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特点分析 169
(一)再制造生产管理不确定性大 169
(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需获授权 170
(三)再制造产品需进行标识管理 171
(四)需要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172
第四节 中国汽车再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173
一、汽车再制造关键技术分析 173
二、汽车再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175
三、汽车再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76
(一)再制造产品的设计技术 176
(二)再制造的生产管理技术 176
(三)关键零部件再制造技术 176
第五节 主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析 176
一、汽车发动机再制造 176
(一)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的内涵 176
(二)发动机再制造的工艺流程 177
(三)发动机再制造的质量水平 178
(四)发动机再制造的管理水平 179
(五)发动机再制造的效益水平 179
(六)发动机再制造的利润潜力 180
二、汽车变速器再制造 181
(一)汽车变速器再制造的内涵 181
(二)汽车变速器再制造的步骤 181
(三)自动变速器的再制造工艺 184
(四)再制造变速器市场需求量 188
(五)变速器再制造的质保措施 188
三、汽车发电机再制造 189
(一)汽车发电机再制造的内涵 189
(二)汽车发电机再制造的产能 189
(三)汽车发电机再制造的工艺 189
第六节 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191
一、国外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91
二、国外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经验 192
三、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194
(一)五要素联合发展模式 194
(二)产业生态园发展模式 195
(三)技术推动型发展模式 196
第七节 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197
一、汽车再制造发展战略选择 197
(一)布局与产品定位战略 197
(二)国际合作战略 198
(三)技术创新战略 198
(四)规模化发展战略 199
(五)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199
二、促进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对策 199
(一)产业发展的实施步骤 199
(二)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200
(三)企业营销模式及策略 201
三、再制造产品客户认知度提升策略 202
(一)严把产品质量 202
(二)加强理念宣传 203
(三)强化政策支持 203
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提升策略 205
(一)更新社会思想观念 205
(二)深入研究关键工艺 205
(三)加强产学研相结合 207
第八节 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09
一、汽车再制造产业制约因素 209
(一)消费观念障碍 209
(二)技术水平不高 210
(三)政策标准缺乏 210
(四)原料获取困难 211
二、汽车再制造产业驱动因素 211
(一)再制造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211
(二)中国报废汽车数量规模可观 212
(三)汽车备件需求数量非常庞大 212
(四)国家将深化汽车再制造试点 212
(五)国内外差距意味增长潜力大 213
三、汽车再制造产业前景预测 213
第七章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215
第一节 工程机械再制造概述 215
一、工程机械再制造内涵 215
二、工程机械再制造分类 215
三、工程机械再制造流程 215
第二节 国外工程机械再制造经验借鉴 217
一、国外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概况 217
二、国外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分析 218
三、美国卡特彼勒再制造经验借鉴 219
第三节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现状分析 224
一、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224
(一)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概况 224
(二)工程机械向低碳经济转型 224
(三)政策支持工程机械再制造 228
二、工程机械再制造必要性分析 228
三、工程机械再制造可行性分析 229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229
(二)市场可行性分析 229
(三)再制造经济效益 230
四、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业现状 230
(一)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现状 230
(二)工程机械再制造市场规模 231
(三)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现状 232
第四节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案例分析 232
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再制造历程 232
二、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动向 233
三、工程机械再制造三种企业类型 235
四、领先企业工程机械再制造实力 236
第五节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关键技术分析 240
一、金属减摩修复技术 240
二、应用无损检测技术 240
三、零部件表面清洗技术 241
四、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 241
第六节 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242
一、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机遇 242
(一)工程机械业发展机遇的表现 242
(二)多元化市场供求催生再制造 243
(三)多数的工程机械到达大修期 244
二、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面临的威胁 245
(一)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 245
(二)再制造技术能力亟须产业化 246
(三)原料渠道狭窄制约产业发展 246
三、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发展潜力巨大 247
四、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目标 248
五、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策略 248
第八章 中国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249
第一节 机床再制造概述 249
一、机床再制造内涵 249
二、机床再制造特征 250
三、机床再制造流程 251
四、机床再制造效益 252
第二节 国外机床再制造产业现状 252
一、国外机床再制造业概况 252
二、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53
第三节 中国机床再制造产业现状 253
一、机床再制造相关政策分析 253
二、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254
(一)机床再制造发展历程 254
(二)机床再制造需求环境 255
(三)机床再制造产业规模 255
(四)机床再制造发展特点 256
(五)机床再制造技术水平 259
(六)再制造机床应用情况 260
三、机床再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261
第四节 中国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 262
一、与用户间的订单式服务模式 262
二、回收旧机床进行再制造模式 263
三、以旧换新的机床再制造模式 263
第五节 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内容分析 263
一、精度恢复和机械传动改进 264
二、选定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 264
三、选取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 264
四、电器控制部分设计和制作 265
五、再制造机床整机联接调试 265
第六节 机床再制造三大主体及案例分析 265
一、机床维修改造企业分析 265
二、优势机床制造企业分析 267
三、数控系统制造企业分析 270
第七节 中国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 270
一、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机遇 270
二、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障碍 271
三、机床再制造产业前景广阔 272
第九章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273
第一节 内燃机再制造概述 273
一、内燃机再制造内涵 273
二、内燃机再制造周期 273
三、再制造技术路线目标 273
第二节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273
一、内燃机再制造产业需求环境 273
二、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概况 275
三、内燃机再制造生产能力分析 275
四、内燃机再制造存在问题分析 276
五、内燃机再制造产品定价机制 277
第三节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技术进展分析 279
一、内燃机再制造核心技术分析 279
二、内燃机再制造远程信息分析 281
三、内燃机再制造检测分析技术 282
四、再制造零件的寿命评估技术 282
第四节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动态 283
一、国家督促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 283
二、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283
三、政府协会联手推进内燃机再制造 284
第五节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 286
一、内燃机再制造发展有利条件 286
二、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机遇 286
三、内燃机再制造发展前景广阔 287
第六节 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目标及建议 287
一、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目标 287
二、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建议 289
第十章 中国其它领域再制造现状与潜力分析 290
第一节 船舶再制造现状与潜力 290
一、发展船舶再制造意义 290
二、船舶再制造发展现状 290
(一)船舶再制造总体状况 290
(二)船舶再制造产业问题 291
(三)再制造技术进展情况 292
三、船舶再制造项目风险分析 293
(一)资金风险分析 293
(二)技术风险分析 293
(三)政策风险分析 293
(四)工程风险分析 293
(五)风险防范措施 294
四、船舶再制造业的发展潜力 295
第二节 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现状与潜力 295
一、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概述 295
(一)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概念 295
(二)机电设备再制造的可行性 296
二、工业机电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296
三、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发展现状 297
(一)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总体状况 297
(二)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技术进展 297
(三)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试点企业 298
四、工业机电设备再制造发展潜力 298
第三节 矿山机械再制造现状与潜力 299
一、矿山机械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299
二、矿山机械再制造发展现状 300
(一)矿山机械再制造总体状况 300
(二)矿山机械再制造试点企业 300
三、矿山机械再制造发展潜力 301
第四节 铁路机车设备再制造现状与潜力 301
一、轨道车辆零部件可再制造性分析 301
(一)主要失效形式分析 301
(二)基本工艺方案分析 302
二、铁路机车再制造技术进展 303
(一)激光熔覆技术研究 303
(二)激光表面强化技术 304
三、铁路机车再制造实施模式 304
(一)行业模式探讨 304
(二)具体实施模式 305
第五节 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现状与潜力 307
一、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可行性分析 307
(一)综合利用技术进展迅猛 307
(二)循环经济模式效益显著 308
(三)资源循环利用提升服务质量 308
(四)中国办公设备再制造优势明显 309
二、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现状与潜力 309
(一)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发展现状 309
(二)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试点情况 311
(三)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发展趋势 311
三、推进办公设备再制造业发展建议 312
第六节 电器电子产品再制造现状与潜力 314
一、废旧电器回收的必要性分析 314
(一)产品自身特点 314
(二)法律法规的要求 315
(三)增加就业的要求 315
二、国外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与借鉴 315
(一)欧盟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 315
(二)美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 317
(三)日本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 317
三、中国电器电子产品再制造发展现状 318
(一)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 318
(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政策 319
(三)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再制造现状 319
(四)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再生模式的建立 320
五、中国电器电子产品再制造发展潜力 322
第七节 轮胎翻新市场现状与潜力 323
一、轮胎翻新概述 323
(一)基本内涵 323
(二)轮胎翻新意义 323
(三)相关扶持政策 324
二、轮胎行业发展现状 324
(一)轮胎产量统计 324
(二)废旧轮胎数量 325
三、中国轮胎翻新业发展概况 325
(一)轮胎废旧翻新行业发展回顾 325
(二)翻胎生产工艺设备发展分析 327
(三)轮胎翻新行业发展成果显著 334
(四)轮胎翻新行业将步入整合期 335
(五)进口废旧轮胎翻新弊大于利 335
(六)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发布 337
(七)轮胎翻新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338
四、轮胎翻新市场存在的问题 339
(一)制约中国翻胎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39
(二)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问题及建议 340
(三)废旧轮胎翻新市场运行瓶颈 341
(四)中国轮胎翻新市场亟需规范 342
五、轮胎翻新行业发展对策及前景 343
(一)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对策 343
(二)废旧轮胎翻新应采取措施 344
(三)规范轮胎翻新市场的建议 345
(四)中国轮胎翻新产业前景看好 346
(五)绿色环保轮胎翻新前景看好 347
第八节 农业机械再制造的机遇与潜力 347
一、农业机械再制造迎来发展机遇 347
(一)农业机械首次纳入再制造试点 347
(二)农机再制造行业扶持政策加码 348
二、中国农机再制造发展潜力分析 348
(一)中国农机行业发展平稳 348
(二)农业机械再制造原料充足 349
(三)农业机械再制造具备条件 349
三、农业机械再制造试点申请条件 349
四、农机再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49
五、中国农业机械再制造发展建议 350
第十一章 中国再制造行业市场竞争研究 351
第一节 中国再制造产品竞争力分析 351
一、再制造产品的成本优势 351
二、再制造产品的政策优势 351
三、再制造产品对新品影响 352
第二节 中国再制造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52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352
二、替代品威胁分析 353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354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354
五、客户的议价能力 354
第三节 中国再制造行业集中度分析 355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355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355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356
第四节 再制造产品价格竞争策略研究 357
一、再制造产品价格影响因素 357
(一)市场结构 357
(二)再制造成本 358
(三)消费者偏好 360
(四)国家政策措施 361
二、影响价格竞争策略的因素 361
(一)产品属性 362
(二)企业情况 362
(三)消费者类型 362
三、再制造产品的价格竞争策略 363
(一)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 363
(二)利用产品差异化策略 363
(三)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 363
(四)降低成本拓展竞争空间 364
(五)用服务展开隐性价格战 364
(六)用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 365
第十二章 中国重点单位再制造能力与经营情况分析 366
第一节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366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66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66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368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68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68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69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369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370
第二节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371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7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72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373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73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74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74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374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375
第三节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76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76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77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378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79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79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80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380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381
第四节 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381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8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81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383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83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84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84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384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385
第五节 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385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85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86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387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87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87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88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388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389
第六节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389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89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90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391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92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92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92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393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394
第七节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394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94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94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396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96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97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97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397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398
第八节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399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99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99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401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01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02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02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402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403
第九节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404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04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04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405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06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06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06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407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408
第十节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08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08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08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409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10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10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11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411
八、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412
第十一节 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412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12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13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414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15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15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16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416
第十二节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417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17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18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419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19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20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20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420
八、企业再制造业务情况 421
第十三节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421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2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22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423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24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24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24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425
八、企业再制造业务情况 425
第十四节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 426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26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26
三、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428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28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28
六、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29
七、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429
八、企业再制造业务情况 430
第十五节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431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3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32
三、企业营销网络分析 433
四、企业研发技术分析 434
五、企业再制造生产能力 434
六、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435
第十六节 开封盛达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5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35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435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36
四、企业再制造业务情况 436
第十七节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437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437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437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38
四、企业销售网络分析 439
五、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439
六、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440
第十八节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41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441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442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42
四、企业销售网络分析 442
五、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443
六、再制造业务发展情况 443
第十九节 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 444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444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445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45
四、企业销售网络分析 445
五、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446
六、企业再制造业务分析 446
第二十节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48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448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48
三、企业销售网络分析 449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449
五、企业再制造业务分析 450
第二十一节 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 451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45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52
三、企业销售网络分析 453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453
五、企业再制造产品分析 454
第二十二节 柏科(常熟)电机有限公司 455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455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55
三、企业销售网络分析 456
四、企业再制造业务分析 456
第十三章 中国主要机构再制造技术研究成果 457
第一节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457
一、研究院发展情况简介 457
二、再制造技术研究成果 457
三、再制造研究优势分析 458
第二节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工程系 459
一、院系发展情况简介 459
二、再制造技术研究成果 459
三、再制造研究优势分析 460
第三节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461
一、学院发展情况简介 461
二、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 462
三、再制造研究优势分析 462
第四节 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 463
一、研究所发展情况简介 463
二、再制造技术研究成果 464
三、再制造研究优势分析 464
第五节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464
一、学院发展情况简介 464
二、再制造技术研究成果 465
三、再制造研究优势分析 467
第六节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467
一、研究所发展情况简介 467
二、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 467
三、再制造研究优势分析 468
第十四章 2018-2023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建议 469
第一节 2018-2023年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469
一、行业面临的阻力分析 469
(一)对再制造缺乏足够认识 469
(二)行业管理法规制度落后 469
(三)逆向物流体系制约发展 470
(四)再制造企业税费负担重 471
(五)再制造准入门槛不清晰 471
(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 472
二、行业面临的机遇分析 473
(一)国家政策强力推进再制造 473
(二)需求产业景气度不断提升 474
(三)中国再制造技术进步显著 474
三、再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475
(一)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475
(二)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前景 475
(三)再制造产业的规模预测 476
第二节 2018-2023年再制造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476
一、行业投资特点分析 476
二、行业投资环境评述 477
三、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478
第三节 2018-2023年中国再制造产业投资建议 480
一、产业投资方向建议 480
二、产业投资方式建议 480
三、规避投资风险建议 481
第十五章 中国再制造产业投融资及IPO上市策略指导 482
第一节 再制造企业融资渠道与选择分析 482
一、再制造企业融资方法与渠道简析 482
二、利用股权融资谋划企业发展机遇 484
三、利用政府杠杆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488
四、适度债权融资配置自身资本结构 489
五、关注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投资动向 490
第二节 再制造企业境内IPO上市目的及条件 491
一、企业境内上市主要目的 491
二、企业上市需满足的条件 492
(一)企业境内主板 IPO 主要条件 492
(二)企业境内中小板IPO主要条件 493
(三)企业境内创业板IPO主要条件 494
三、企业改制上市中的关键问题 495
第三节 企业IPO上市的相关准备 496
一、企业该不该上市 496
二、企业应何时上市 496
三、企业应何地上市 497
四、企业上市前准备 497
(一)企业上市前综合评估 497
(二)企业的内部规范重组 497
(三)选择并配合中介机构 498
(四)应如何选择中介机构 498
第四节 企业IPO上市的规划实施 498
一、上市费用规划和团队组建 498
二、尽职调查及问题解决方案 502
三、改制重组需关注重点问题 506
四、企业上市辅导及注意事项 508
五、上市申报材料制作及要求 510
六、网上路演推介及询价发行 512
第五节 企业IPO上市审核工作流程 513
一、企业IPO上市基本审核流程 513
二、企业IPO上市具体审核环节 514
三、与发行审核流程相关的事项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