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PDA、摄录像机、携带式光盘等电子产品上,其中以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为最大应用产品。电子、信息及通讯等3C产品均朝向无线化、可携带化方向发展,对于产品的各项高性能组件也往轻、薄、短、小的目标迈进,而锂电池是最佳的电源供应来源。
在储能技术中,目前铅酸电池市场占比约80%。相比而言,锂电池能量密度是铅酸电池的3-6倍,且低温充放电性能显著优于铅酸电池,随着其价格进一步下降以及锂电池逐步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全球锂电池需求量将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而逐年递增。
我国锂电产业化始于1997年后期,走过了一条从引进学习到自主研发的产业化道路。进入2001年以后,随着深圳比亚迪、德赛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国的锂电产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201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达337亿瓦时,同比增长14%;销售收入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5%,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8%,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9%,完成税金总额同比增长19.6%。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大幅增长,带动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稳步上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长30%,销售收入达40亿元。
2014年全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52亿只(自然只),同比下降0.03%。201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销售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21.1%。2014年锂离子电池出口量13.22亿只,同比增长16.8%;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完成税金总额同比增长18.6%。
2015年1-5月生产锂离子电池19.5亿只,同比增长5.86%。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6%,完成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1.8%。
从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目标分别为2亿千瓦和1亿千瓦,同时首次将储能引入国家级能源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同时,2014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元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显著放量。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国家战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全球智能手机的不断增长,锂电池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并向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拓展,国内锂电池企业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锂电池的定义、分类、锂离子蓄电池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电池行业和国内外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状况,然后详细介绍了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锂电池应用领域的发展。随后,报告详细剖析了锂电池行业区域发展、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和原材料供应状况,最后对锂电池行业的投资潜力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锂电池行业的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产业研究中心、市场调查中心、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锂电池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锂电池研发制造,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一章
锂电池相关概述
1.1
锂电池的定义及分类
1.1.1 锂电池的定义
1.1.2 锂电池的分类
1.1.3 锂电池的主要特点
1.2 锂离子蓄电池的结构与特性
1.2.1 锂离子蓄电池工作原理
1.2.2 锂离子蓄电池的构造
1.2.3 锂离子蓄电池的特性
第二章 2013-2015年电池行业发展分析
2.1 中国电池行业发展综述
2.1.1 电池的种类及
产业历程
2.1.2 电池业绿色革命赢得市场
2.1.3 储能电池产业链初步形成
2.1.4 电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1.5 电池行业景气指数情况
2.1.6 外企争夺高端市场份额
2.2 2013-2015年中国电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2.2.1 2013年电池行业经营效益
2.2.2 2013年电池行业产销状况
2.2.3 2014年电池行业产销情况
2.2.4 2014年电池行业经济指标
2.2.5 2014年电池业利润分析
2.3 中国废电池的回收
2.3.1 废旧电池再生利用
2.3.2 回收利用基地建立
2.3.3 回收利用经济效益
2.3.4 回收利用产业化
2.3.5 回收利用存在不足
2.3.6 废旧电池回收建议
2.4 中国电池发展面临的问题
2.4.1 主要制约因素
2.4.2 面临
环保压力
2.4.3 市场有待规范
2.5 中国电池行业发展的对策
2.5.1 转型升级对策
2.5.2 绿色发展策略
2.5.3 品牌
文化竞争
2.5.4 污染预防思路
第三章 2013-2015年锂电池产业发展分析
3.1 2013-2015年国内外锂电池行业现状
3.1.1 全球锂电池市场格局
3.1.2 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
3.1.3 锂电池行业运行特征
3.1.4 锂电池市场并购整合
3.1.5 锂电池行业产能分析
3.2 2013-2015年中国
锂离子电池产量分析
3.2.1 2013年全国及主要省份锂离子电池产量分析
3.2.2 2014年全国及主要省份锂离子电池产量分析
3.2.3 2015年全国及主要省份锂离子电池产量分析
3.3 2012年中国主要锂电池项目建设动态
3.3.1 大容量锂电池项目德阳开建
3.3.2 广西来宾锂电池生产线项目签约
3.3.3 瑞声
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奠基
3.3.4 莱山经济
开发区锂电池项目开工
3.3.5
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奠基
3.4 2013年中国主要锂电池项目建设动态
3.4.1 高能量锂电池系统开发项目进展
3.4.2 路华集团锂电池生产线落户云南
3.4.3 特能集团首条锂电池试制线投产
3.4.4 天津大容量锂电池项目一期投产
3.5 2014年中国主要锂电池项目建设动态
3.5.1 中港新能源锂电池项目落户灵宝
3.5.2 天赐材料锂电池项目二期投产
3.5.3 南京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项目开建
3.5.4 天能集团锂离子电池项目投产
3.5.5 猛狮科技投建锂离子电池项目
3.6 2013-2015年中国锂电池
技术研发进展
3.6.1 新型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突破
3.6.2 水锂电成锂电池技术研发新方向
3.6.3 特种锂电池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3.6.4 中科院下一代锂电池技术进展
3.6.5 退役锂电池再利用技术研发进展
3.7 锂电池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7.1 锂电池行业制约因素
3.7.2 锂电池行业发展瓶颈
3.7.3 锂电池研发存在的问题
3.7.4
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难点
3.8 中国锂电池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3.8.1 锂电池产业发展战略
3.8.2 锂电池企业竞争策略
3.8.3 锂电池产业化对策建议
3.8.4 锂电池产业链发展思路
第四章 2013-2015年中国锂电池进出口数据分析
4.1 中国锂的原电池及原电池组进出口数据分析
4.1.1 2013-2015年中国锂的原电池及原电池组进出口总量分析
4.1.2 2013-2015年主要贸易国锂的原电池及原电池组进出口分析
4.1.3 2013-2015年主要省市锂的原电池及原电池组进出口分析
4.2 中国锂离子蓄电池进出口数据分析
4.2.1 2013-2015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4.2.2 2013-2015年主要贸易国锂离子蓄电池进出口分析
4.2.3 2013-2015年主要省市锂离子蓄电池进出口分析
第五章 2013-2015年车用锂电池市场发展分析
5.1 2013-201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市场规模
5.1.1 新能源汽车业的锂电池需求
5.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张
5.1.3 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5.1.4 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析
5.1.5 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
5.1.6 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新政
5.2 国外车用锂电池市场发展综述
5.2.1 车用锂电池市场概况
5.2.2 车用锂电池产业链合作
5.2.3 车用锂电池国际认证
5.2.4 日韩企业竞争加剧
5.3 2013-2015年中国车用锂电池市场分析
5.3.1 车用锂电池市场受追捧
5.3.2 车用锂电池行业发展壮大
5.3.3 车用锂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5.3.4 车用锂电池标准体系分析
5.3.5 车用锂电池行业发展形势
5.3.6 车用锂电池行业面临挑战
5.4 电动助力车用锂电池发展探析
5.4.1 关键特点
5.4.2 应用优势
5.4.3 发展路径
5.5 车用锂电池替代品分析
5.5.1
燃料电池
5.5.2 镍氢电池
5.5.3 氢燃料电池
5.5.4
太阳能电池
第六章 2013-2015年其它应用领域锂电池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6.1
手机行业
6.1.1 手机行业运行分析
6.1.2 手机电池发展历程
6.1.3 手机电池新规出台
6.1.4 新规解决厂商困境
6.1.5 手机电池使用误区
6.1.6 手机电池发展方向
6.2
笔记本电脑行业
6.2.1
笔记本电脑产量
6.2.2 提高电池寿命方法
6.2.3 笔记本电池召回事件
6.2.4 电池市场发展潜力
6.2.5 笔记本电脑设计趋势
6.3 电动
工具行业
6.3.1 概念界定及分类
6.3.2 行业发展规模
6.3.3 锂电池使用规模
6.3.4 电动工具电池要求
6.3.5 锂电池市场潜力
第七章 2013-201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7.1 深圳
7.1.1 行业领先地位
7.1.2 行业产业链分析
7.1.3 市场发展特点
7.1.4 扶持高端锂电池
7.1.5 企业技术突破
7.2 河南省
7.2.1 行业发展简述
7.2.2 产业发展壮大
7.2.3 锂电池技术突破
7.2.4 企业发展动态
7.2.5 新乡锂电池产业
7.2.6 其它重点市县发展
7.3 江西省
7.3.1 产业发展现状
7.3.2 重点厂商分析
7.3.3 产业发展优势
7.3.4 行业发展方向
7.4 其他地区
7.4.1 广东省
7.4.2 东莞市
7.4.3 天津市
7.4.4 长三角
第八章 2013-2015年中国重点锂电池企业运营分析
8.1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经营效益分析
8.1.3 业务经营分析
8.1.4 财务状况分析
8.1.5 未来前景展望
8.2 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经营效益分析
8.2.3 业务经营分析
8.2.4 财务状况分析
8.2.5 未来前景展望
8.3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经营效益分析
8.3.3 业务经营分析
8.3.4 财务状况分析
8.3.5 未来前景展望
8.4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经营效益分析
8.4.3 业务经营分析
8.4.4 财务状况分析
8.4.5 未来前景展望
8.5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经营效益分析
8.5.3 业务经营分析
8.5.4 财务状况分析
8.5.5 未来前景展望
8.6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经营效益分析
8.6.3 业务经营分析
8.6.4 财务状况分析
8.6.5 未来前景展望
8.7 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8.7.1 盈利能力分析
8.7.2 成长能力分析
8.7.3 营运能力分析
8.7.4 偿债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3-2015年锂电池材料发展分析
9.1 正极材料市场
9.1.1 发展特征
9.1.2 市场格局
9.1.3 竞争结构
9.1.4 产销规模
9.1.5 技术路线
9.1.6 前景展望
9.1.7 发展趋势
9.2 负极材料市场
9.2.1 制备方法
9.2.2 产销规模
9.2.3 市场结构
9.2.4 区域格局
9.2.5 产业集中度
9.2.6 研发进展
9.2.7 前景展望
9.3 隔
膜材料市场
9.3.1 市场概况
9.3.2 发展规模
9.3.3 市场格局
9.3.4 竞争态势
9.3.5 发展策略
9.3.6 前景展望
9.4 电解液市场
9.4.1 性能影响
9.4.2 发展历程
9.4.3 市场规模
9.4.4 价格竞争
9.4.5 厂商分析
9.4.6 发展趋势
第十章 中国锂电池行业
投资潜力分析
10.1 投资环境
10.1.1 大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10.1.2 发展新能源成大势所趋
10.1.3 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放宽
10.1.4 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10.2 投资机会
10.2.1 锂电池产业步入
黄金发展期
10.2.2 锂离子电池将成未来之星
10.2.3 锂电池行业整体性投资机会
10.2.4 锂电池将迎来发展高峰期
10.2.5 锂电池产业链投资商机
10.3 投资现状
10.3.1 政策推动锂电池投资
10.3.2 动力锂电池投资升温
10.3.3 锂电池市场并购整合
10.3.4 铅酸电池企业谋求转型
10.3.5 风投资本进入锂电池市场
10.4 投资风险及建议
10.4.1 投资锂
动力电池行业的风险
10.4.2 投资锂电池的技术风险
10.4.3 锂电池行业的投资点
10.4.4 锂电池行业投资建议
第十一章 对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1.1 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1.1.1 电池产业未来走势
11.1.2 电池行业长期趋势
11.1.3 环保电池发展潜力
11.2 对2016-2020年锂电池行业前景预测
11.2.1 对2016-2020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11.2.2 对2016-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预测
11.2.3 对2016-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预测
11.3 车用锂电池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1.3.1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11.3.2 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需求预测分析
11.3.3 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材料需求预测
11.4 不同类型锂电池前景展望
11.4.1 聚合物锂电池前景分析
11.4.2 聚合物锂电池和
磷酸铁锂电池发展前景被看好
11.4.3 锰酸锂电池的应用前景
11.4.4 高分子锂电池的前景展望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