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2014年,我国规划和建设的城市群数量已在30个左右。我国已经形成了10个主要的城市群,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国家级城市群,以及7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分别是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城市群。
近年来,国家已把城市群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构建两横三纵,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城市群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模式。未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另外我国将再打造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湾、黔中、滇中、兰西、乌昌石等10个区域性城市群。
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城市群发展分析及投资研究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城市群的概念、特征等,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环境、综合状况及比较特征,接着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中三角等主要城市群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对国外城市群的模式及经验做了借鉴分析。随后,报告对城市群做了产业布局、发展战略、社会风险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最后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产业研究中心、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城市群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城市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城市群基本概述
1.1 城市群的概念起源与演进
1.1.1 城市群思想的早期孕育和孵化
1.1.2 城市群概念的诞生和新发展
1.2 城市群的界定及特征
1.2.1 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1.2.2 城市群的主要特征
1.2.3 城市群的界定标准
1.3 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及动力
1.3.1 城市群的发展阶段
1.3.2 城市群的空间扩展
1.3.3 城市群演进的动力机制
第二章 2013-2015年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环境分析
2.1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形势
2.1.1 全球经济贸易形势
2.1.2 中国经济缓中企稳
2.1.3 国民收入及消费水平
2.1.4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相关政策利好
2.2.1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2.2 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
2.2.3 加快城市自贸区建设
2.2.4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2.3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2.3.1 城市群是城市化的主要载体
2.3.2 城市群是城市化的未来之路
2.3.3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2.3.4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
第三章 2013-2015年中国城市群整体发展分析
3.1 我国城市群的历史进程
3.1.1 萌芽阶段
3.1.2 成长阶段
3.1.3 迅速发展阶段
3.2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3.2.1 我国城市群规模
3.2.2 总体态势与特点
3.2.3 城市群发展水平
3.2.4 传统模式的转变
3.2.5 地方加速布局城市群
3.3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类型和功能定位
3.3.1 政府引导类的城市圈
3.3.2 市场导向型的城市群
3.3.3 主导
产业辐射带动的城市群
3.4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3.4.1 经济全球化
3.4.2 新型工业化
3.4.3 信息化
3.4.4 交通基础设施
3.4.5 政策引导
3.5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影响分析
3.5.1 宏观调控政策对城市群的影响过程
3.5.2 国家重点区域政策的影响过程
3.5.3 政策总体实施效果评价
3.5.4 政策作用的未来展望
3.6 我国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3.6.1 发展模式的问题
3.6.2 区域合作不充分
3.6.3 环境问题突出
3.6.4
文化融合不足
第四章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比较分析
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4.1.1 我国十大城市群的范围界定
4.1.2 沿海地区六大城市群的界定
4.2 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比较
4.2.1 相关理论综述
4.2.2 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范围界定
4.2.3 空间结构特征的测算
4.2.4 空间结构特征比较
4.2.5 比较结论的综述
4.3 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综合状况比较
4.3.1 文献综述
4.3.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3.3 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
4.3.4 缩减非均衡差异的政策建议
4.4 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比较
4.4.1 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2 生态发展指数计算
4.4.3 生态发展状况评价结果及特点
4.4.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5 沿海六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比较
4.5.1 评价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
4.5.2 现状特征分析
4.5.3 时间演变分析
4.5.4 影响机制分析
4.5.5 比较结果总结
第五章 2013-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分析
5.1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现状分析
5.1.1 经济总量
5.1.2 产业结构
5.1.3 财政收入
5.1.4 对外经贸
5.2 长三角城市群内需市场分析
5.2.1 固定资产
投资
5.2.2 消费市场
5.2.3 物价水平
5.2.4 城镇收入
5.3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5.3.1 总体现状
5.3.2 空间布局
5.3.3 不断扩容
5.3.4 内部交融
5.4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问题及路径
5.4.1 主要问题
5.4.2 发展构想
5.4.3 路径选择
5.4.4 政策建议
5.5 基于3D框架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分析
5.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5.2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背景
5.5.3 基于3D框架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分析
5.5.4 结论总体综述
第六章 2013-201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分析
6.1 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现状分析
6.1.1 经济总量
6.1.2 产业结构
6.1.3 固定资产投资
6.1.4 对外经贸
6.2 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现状分析
6.2.1 区域一体化进程
6.2.2 基础设施建设
6.2.3 社会民生
6.2.4 生态环境
6.3 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形势分析
6.3.1 与其他两大城市群的比较
6.3.2 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6.3.3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6.3.4 发展竞争力
6.4 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瓶颈分析
6.4.1 制度瓶颈
6.4.2 产业结构瓶颈
6.4.3 治理模式瓶颈
6.4.4 人才瓶颈
6.5 珠三角城市群的前景及方向
6.5.1 发展前景展望
6.5.2 规划及战略
6.5.3 核心城市应发挥作用
6.5.4 粤港澳合作需要突破
第七章 2013-2015年京津翼城市群发展分析
7.1 京津翼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7.1.1 外部环境的变化
7.1.2 经济发展特点
7.1.3 经济发展阻碍
7.1.4 策略及建议
7.2 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联系分析
7.2.1 相关理论概述
7.2.2 经济联系强度
7.2.3 城市流分析
7.2.4 研究结果总结
7.3 京津冀城市群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7.3.1 研究方法
7.3.2 可达性与城市网络结构
7.3.3 经济与交通共同作用下的城市网络结构
7.3.4 研究结论总结
7.4 京津翼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分析
7.4.1 发展优势
7.4.2 发展劣势
7.4.3 发展战略
7.4.4 对策措施
第八章 201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分析
8.1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地位
8.1.1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本简介
8.1.2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要特征
8.1.3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8.1.4 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8.2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态势
8.2.1 战略谋划
8.2.2 竞争格局
8.2.3 发展潜力
8.2.4 政策利好
8.3 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层面发展分析
8.3.1 交通网络
8.3.2 产业合力
8.3.3 生态建设
8.3.4 多层合作机制
8.3.5 核心城市定位
8.4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及动态变化分析
8.4.1 区域经济联系研究评述
8.4.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4.3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8.4.4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九章 2013-2015年其他主要城市群发展分析
9.1 山东半岛城市群
9.1.1 基本介绍
9.1.2 区域经济现状
9.1.3 协同合作动态
9.1.4 规划及战略
9.2 海峡西岸城市群
9.2.1 基本介绍
9.2.2 城市流强度分析
9.2.3 优势及挑战分析
9.2.4 发展规划
9.3 中原城市群
9.3.1 基本介绍
9.3.2 区域经济现状
9.3.3 开放型经济比较分析
9.3.4 发展问题分析
9.4 成渝城市群
9.4.1 基本介绍
9.4.2 发展形势分析
9.4.3 机遇及挑战分析
9.4.4 未来规划动向
9.5 关中城市群
9.5.1 基本介绍
9.5.2 区域经济现状
9.5.3 发展策略分析
9.5.4 未来规划动向
第十章 世界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借鉴
10.1 世界城市群发展特点及经验
10.1.1 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10.1.2 国外城市群的发展特征
10.1.3 国外城市群发展的规律
10.1.4 世界城市群的建设经验
10.2 世界五大城市群概况
10.2.1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
10.2.2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10.2.3 日本东海道城市群
10.2.4 英国中南部城市群
10.2.5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10.3 国外城市群发展的典型模式
10.3.1 日本模式
10.3.2 美国模式
10.3.3 英国模式
10.4 国际城市群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研究
10.4.1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10.4.2 英伦城市群
10.4.3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10.4.4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10.4.5 主要经验总结
10.5 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的启示
10.5.1 日本城市群产业空间发展特征
10.5.2 美国城市群产业空间发展特征
10.5.3 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比较分析
10.5.4 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启示
10.6 日韩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10.6.1 重视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10.6.2 加强区域协调的机制化建设
10.6.3 动态调整中央地方间关系
10.6.4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城市群发展
10.6.5 合理解决城市化土地征用问题
10.6.6 日韩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第十一章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及战略分析
11.1 城市群的产业发展规律
11.1.1 产业结构的演进
11.1.2 产业特色的优势
11.1.3 产业集群的发展
11.1.4 核心城市的服务业
11.1.5 各城市的产业分工格局
11.2 城市群建设与产业布局的联动分析
11.2.1 区域产业布局
11.2.2 工业化进程
11.2.3 服务业的发展
11.2.4 城市群规划建议
11.3 城市群发展的立法需求及其供给
11.3.1 城市群规划密集出台
1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3 城市群发展的立法需求
11.3.4 地方立法的重要意义
11.4 中国城市群交通合理发展的分析
11.4.1 我国城市群交通体系结构
11.4.2 面临的主要问题
11.4.3 国外的经验及启示
11.4.4 对策及建议
11.5 中国城市群边缘地带发展问题分析
11.5.1 城市群边缘问题的界定
11.5.2 城市群边缘地带发展存在的问题
11.5.3 关注城市群边缘地带问题的必要性
11.5.4 城市群边缘地带问题的发展建议
第十二章 城市群发展的社会风险分析
12.1 城市群产生高风险社会
12.1.1 高风险社会的概念
12.1.2 城市群社会风险的可能性
12.1.3 高风险社会应对机制相关研究
12.2 城市群地区社会风险PIETINC分析框架
12.2.1 综合分析框架简述
12.2.2 城市群社会风险的PIETINC分析模型
12.3 城市群社会风险实证分析
12.3.1 自然因素引发的社会风险
12.3.2 个别人为因素引发的社会风险
12.3.3 系统人为因素引发的社会风险
12.4 城市群社会风险的应对
12.4.1 针对性采取措施
12.4.2 关注重要风险源
12.4.3 从源头规避风险
12.4.4 多方面综合应对
第十三章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前景分析
13.1 宏观环境未来形势分析
13.1.1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3.1.2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3.1.3 我国城市化的趋势分析
13.2 中国城市群的前景及趋势
13.2.1 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发展大势
13.2.2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总体趋势
13.2.3 主要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发展
13.2.4 区域性城市群数量继续增长
13.3 中国城市群面临的治理挑战
13.3.1 城市群治理的趋势
13.3.2 中国城市群治理的挑战
13.3.3 中国城市群治理的方向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