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近日,《佛山市高明区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下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预计增长至54万人左右;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预计达77万人左右。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高明区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区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佛山市高明区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发展改革局反映。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
2021年6月16日
佛山市高明区人口发展规划
(2020—2030年)
人口是人类社会一切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是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总量的反映。区域人口发展问题关系到本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质量水平和可持续性,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2020—2030年是高明区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人口发展对于高明区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为准确把握高明区人口变动规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国发〔2016〕87号)、《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粤府〔2018〕1号)、《佛山市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佛府函〔2019〕68号)精神,结合高明区实际,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旨在阐明规划期内高明人口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工作任务,是指导规划期(2020—2030年)全区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做好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第一章 规划背景
进入21世纪以后,高明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省委省政府推动“双城联动”和广佛全域同城、佛山新机场加速推进,为高明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通过抓项目、强基础、优环境,使产业基础更加雄厚,高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步化解。当前,高明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人口发展也进入关键转折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举全区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际,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新趋势和新特征,充分认识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促进全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及推动高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改革创新,促进高明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高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口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人口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创新,整合资源、创新手段、优化服务,人口总量保持稳定,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人口结构趋于合理,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人口规模
(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2010年以来,高明区总人口规模保持平缓增长态势。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为44.96万人,比2010年增加2.96万人,增长7%,其中户籍人口32.98万人,比2010年增加3.50万人,增长11.9%,户籍人口增长幅度大于常住人口。与同期全市相比,高明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幅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0-2019年间,高明常住人口年均增长0.33万人,户籍人口增长0.39万人。
高明区人口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自然增长。“十三五”期间,受到“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影响,全区出生人口大幅增加,人口总量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同时,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放开,推动户籍人口增速有所提高。2015-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分别增加1.91万人、2.86万人,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2.3%,比2010-2015年间分别提高0.6、1.9个百分点。
(二)人口出生和自然增长先升后降
在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来,高明人口再生产和全省各地一样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状态,妇女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21世纪以来,由于生育高峰来临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妇女生育率有所提高,出生人口和出生率也随着升高。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后,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潜能集中释放,出生人口有较大幅度增加,高明区出生人口于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到2019年已经降至2016年同期水平。从常住人口看,2016年全区常住人口出生人数5152人,2017年增加到7563人,2019年回落到5503人;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2.2‰,2017年提高到17‰,2019年回落到12.7‰;2016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2017年提高到12.8‰,2019年回落到8.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户籍人口看,2016年全区户籍人口出生人数为4890人,2017年达到7283人,2019年回落到4688人;2016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6.1‰,2017年高达23.5‰,2019年滑落至14.4‰;2016年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2017年高达13.7‰,2019年滑落至9.9‰。
二、人口结构
(一)人口性别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1.89,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1.61,分别较2015年的114.07、103.38略有下降。由于高明区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占比高,吸纳了大量外来男性劳动力,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高于户籍人口同期水平。
区内群众生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影响,生育偏好男孩,出生人口中男婴出生数量较多,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均超过103-107的国际标准,也高于佛山市的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性别结构有所改善,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27.47,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25.53,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低1.94个百分点。
(二)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年人口占17.4%,比2010年上升3.8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73.9%,比2010年下降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8%,比2010年上升2个百分点。在常住人口增速趋缓的同时,老年人口增速加快上升,全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2019年,全区户籍人口中0-14岁少年人口比重为17.8%,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70%,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2%。户籍少年人口比重比常住人口高0.4个百分点,户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则比常住人口低3.9个百分点,户籍老年人口比重比常住人口高3.4个百分点,户籍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常住人口。
(三)人口总抚养比提高
受到人口出生堆积、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全区常住人口少年、老年抚养比均大幅增加,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总抚养比为35.3%,比2010年提高9.8个百分点;其中,少年抚养比为23.5%,老年抚养比为11.9%,分别比2010年提高6.5、3.3个百分点。尽管人口抚养比有所加重,但当前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依然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人口红利持续释放。2019年,户籍人口总抚养比为42.9%,其中少年抚养比为25.5%,老年抚养比为17.4%,户籍人口老年抚养比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同期水平。
(四)就业总量持续增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较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就业规模不断壮大,就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全区年末从业人员27.37万人,较2010年增加12.11万人,增长79.4%,总体就业率(社会从业人员/总人口)达到60.9%。积极落实“六稳”工作部署,2019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2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53人,培训各类人员717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从劳动力产业构成情况看,全区从业人口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人口比例大幅下降,第三产业人口比例有所提升,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46万,占比12.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万,占比58.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91万,占比28.9%。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人员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三产业大幅度上升,全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人口质量
(一)人口身体素质稳步提升
随着高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2019年,高明区常住人口死亡率为4.5‰,户籍人口死亡率为6.4‰,由于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户籍人口死亡率高于常住人口。
全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并保持良好控制水平。2015年,婴儿死亡率为2.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5‰,2019年,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到1.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3‰,达到高明区“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2019年,全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64岁。
(二)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才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高明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提升显著。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具备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5.08万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为9.8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0.68万人上升为1.18万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2.33万人下降为2.29万人。中小学入学率稳步增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2018年,全区幼儿入园率、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1%。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区共有各类人才14.67万人,其中,产业人才11.88万人,占比达81%;专业技术人员2.46万人,其中,高级资格0.15万人,中级资格0.61万人,初级资格1.70万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以上0.05万人,大学(本科、大专)2.11万人。
四、人口密度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471人/平方公里,较2010年增加8人/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密度为338人/平方公里,较2010年增加6人/平方公里,总人口密度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口承载潜力充足。
从空间分布看,全区户籍人口超过50%集中在荷城街道,更合镇、明城镇次之,杨和镇人口总量最少。2018年,荷城街道、更合镇、明城镇、杨和镇户籍人口占比分别为50%、21.4%、15.7%、12.9%。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区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全区城镇常住人口39.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8.9%,比2010年提高3.4%;城镇户籍人口24.4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4.2%,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值进一步缩小,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五、流动人口规模增速平缓,以青壮年居多
“十三五”时期,全区流动人口增长缓慢,流入和流出人数基本持平,保持低稳净流入态势。根据区流管办统计数据,2019年,全区流动人口为16.40万人,比2010年增加8.41万人,但近几年来,全区流动人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019年较2018年略有下降。目前,全区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左右,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
从年龄结构看,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居多。2019年,全区流动人口中,0-15岁的少年人口0.20万人,占比1.2%;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15.72万人,占比95.9%;60岁以上的外来老年人口0.48万人,占比2.9%。
第二节发展态势
未来十年,高明将围绕“湾区枢纽新门户、临空经济新中心、田园城市新样本”的发展定位,加快走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随着高明抢抓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佛山新机场和广佛全域同城等机遇,加快打造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全区经济社会将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发展也面临新机遇和新态势。“十四五”时期,高明区人口变动趋势保持基本稳定状态,人口总量增长相对平稳,而2025年后,随着西江产业新城和临空经济产业园大批项目落户和建成,产业和人口大量聚集,人口总量规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区人口规模、质量、结构以及人口分布都将出现新的发展变化。今后十年高明区人口变动的主要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十四五”时期,高明区人口规模将延续上一时期较为平缓的增长态势,而自2025年后,随着佛山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湾区交通网络、西江产业新城等重大项目成熟落地,产业发展带来大量人口迁入,将推动人口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大幅提高。2020-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保持在1.4万人左右,户籍人口年均增长0.4万人左右。2025-203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量提高到4.6万人左右,户籍人口年均增长量提高到2.5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年增长率预计在2025年之前保持在3%左右,之后不断增加,到2030年提高到7%左右。户籍人口年增长率预计在2025年之前保持在1%左右,到2030年达到6%左右,较“十三五”时期提升明显。
生育水平整体平稳,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小幅下降。“十四五”时期,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高明区人口自然增长势能有所减弱,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十三五”时期有所下降。2020-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年均出生率在10.3‰左右,户籍人口为12.8‰左右;常住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在4.7‰左右,户籍人口在6.2‰左右。“十四五”以后,由于有大量迁入人口补充,特别是年轻人落户高明,并陆续成家立业,将有效延缓出生人口数的减少和出生率的下降,全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2025-2030年,高明区常住人口年均出生率为7.6‰左右,户籍人口为10‰左右;常住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在2.2‰左右,户籍人口为3.5‰左右。
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劳动力老化速度放缓。未来十年,随着产业的发展,高明区劳动力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30年15-64岁常住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57.6万人左右,其中2020-2025年,全区常住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量稳定在0.9万人左右;2026年后,全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尤其是2028年后,随着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各类配套产业项目建成,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小高峰,2028-2030年,高明区常住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将达到4万多人。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2020年的73.3%小幅下滑至2025年的71.6%,而后出现反弹,2030年将达到74.6%,劳动力资源仍较为丰富。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老化趋势开始显现,但由于有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高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区劳动力老龄化的速度。
人口老龄化纵深发展,社会抚养负担较轻。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高明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化,但由于有大量年轻人口迁入补充,全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得到缓解,老龄化速度明显放慢。常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由2020年的4万多增加到2025年的5万多,2030年预计达到7.8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由2020年的9.4%上升到2025年的10.2%,而后随着大量外来劳动力迁入流入,常住老年人口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到2030年保持在10%左右;户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则由2020年的12.3%持续上升到2030年的15%左右,达到较高的水平。
从少年儿童看,常住0-14岁人口由2020年的8万多增加到2025年的近10万左右,2030年接近12万,户籍0-14岁人口也由6万多增加到8万多人。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2025年升高到18%以上,2030年回落到15%左右。2030年常住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维持在34%左右,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仍相对较轻,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红利得以持续。
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自然平衡,家庭呈现多样化趋势。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呈稳步下降态势,回归正常。但原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堆积效应,仍将对今后一段时期人口的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人口流动和低生育率等因素使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简单化并进,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和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子女组成的家庭)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单人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以及“空巢家庭”的比例将有所提高。
人口流动更加活跃,人口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受新冠疫情影响和重大项目未投产、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等因素制约,近几年,高明流动人口数量将没有太多的增加,保持基本稳定甚至略有减少。2025年以后,随着西江产业新城和临空经济产业园大批项目落户和建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流动人口持续增长,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城镇化率继续提高。到2030年全区外来人口将达到30万人左右,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到38%左右。与此同时,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幅提升。
第三节主要挑战
2020—2030年高明区人口发展将进入深度转型阶段,全区人口内部要素变动更趋复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自身均衡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平衡将面临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集聚和辐射能力偏弱。受制于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公共交通欠缺便利性,医疗卫生、教育、生活配套等公共资源水平有待提升等因素,经过多年发展,高明区目前本地人口基数仍然相对较少,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竞争力不强,人口密度在佛山五区中最低,对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消费造成不利影响。这对未来一段时期,高明区按照产城互动和产城融合的要求,以产业集聚为支撑,以空间集中为特征,以人口集中为目标,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城镇化水平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任务更艰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使老年产业滞后于老年服务需求的问题更为突出。高明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存在社会养老服务能力薄弱、养老服务事业市场化程度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十四五”后期开始外来劳动力大量加入,人口红利持续,少儿抚养比相对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但户籍老年抚养比大幅度攀升,老年人口数量多,全社会的养老压力增加。加上劳动力不断老化,将成为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不利因素。
高素质人力资源供给短缺。高明区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人才总量仍不充足,目前人才市场供需脱节和人才供求结构失衡问题明显,“招工难”和“求职难”现象并存,成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伴随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以对产业发展形成良好支撑。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显现。全区外来流动人口占比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强,流动人口管控难度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较高,对全区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且未来随着空港经济区、西江产业新城快速发展,区外迁入人口大幅增长,将给城市综合治理带来新的考验。
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全区出生人口短期内显著回升,加上“十四五”后,有大量外来人口在短时间内流入和迁入,将给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带来一定的挑战。妇幼保健特别是高危孕产妇及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的妇幼保健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产科、儿科服务能力相对缺乏。随着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学龄阶段,对学前教育、小学等基础教育需求将明显增长,优化全区教育资源、提升全区教育资源规划和布局水平的迫切性日益凸显。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薄弱,随迁子女教育以及随迁老人群体的养老和医疗等问题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水平低、发展不均衡、服务供给市场化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家庭发展潜在隐患渐进积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调整使家庭规模、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成员居住分散化趋势明显,传统家庭功能逐步弱化,抗风险能力不断降低,留守儿童、养老抚幼、疾病照料、空巢老人等问题日益突出,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积累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性别均衡综合治理仍存在困难。
第二章 总体思路
面对人口发展重大趋势性变化,高明区必须把人口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战略,加强统筹谋划,把握人口发展的有利因素,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高明人口均衡发展以及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节 总体要求
全区人口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线,立足战略统筹,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抢抓“双区”建设和佛山新机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综合施策,加快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高明加快建成湾区枢纽新门户、临空经济新中心、田园城市新样本,为奋力谱写高明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和可持续的动力支撑。具体而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注重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间、人口与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切实将人口工作融入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等重大决策,充分考虑人口因素,以有利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面向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的人口政策体系,完善服务保障,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人口治理新格局,实现共享发展和融合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正向调节。尊重人口发展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政策,调控并维持适度生育水平,加大青壮年劳动力的导入力度,加快引进留住各类人才,推动人口规模合理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资源禀赋持续增强。
——深化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不断创新人口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优化生育政策和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完善人口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人口影响评估制度。加强超前谋划和战略预判,应对和防范人口安全风险。
第二节 战略导向
面对人口发展趋势性变化,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从经济社会全局高度和中长期发展层面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坚持以下战略导向:
——注重人口自身长期均衡发展。准确把握人口变动趋势,采取一切措施引导生育水平适度提升并将生育水平调控到维持更替水平的合理区间,平缓人口总量变动态势,实现人口自身协调发展,推动人口发展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推动人口合理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和提升人口素质并举转变。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提升劳动力素质,着力挖掘各年龄段人口潜能,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外部人才资源,持续增强人口资源禀赋。
——注重人口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准确把握高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人口的需求,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和支持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保障劳动力资源有效供给。充分调动与发挥人口的能动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政策,防范和化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技术、产业、公共服务、就业同步扩散,引导人口与经济布局有效对接,实现人口与技术、产业、公共服务、社会就业良性互动。
——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根据各镇街的发展定位,统筹协调不同区域间的人口合理流动,多措并举引导人口向城镇建设重点片区和产业园区适度集聚,鼓励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人口自愿迁出,促进人口规模与各镇街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可持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增强人口承载能力,推动人口与城乡资源环境相适应。
——注重人口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完善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家庭传统综合功能,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着力保障重点人群合法权益,推动人口工作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建共享,促进高明区人口与社会均衡发展。
第三节 主要目标
未来十年,高明区继续落实和优化生育调整政策、户籍政策以及各种影响人口变化的政策措施,人口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到2025年,人口规模稳步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改善,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
——人口总量。随着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及国家“十四五”时期生育政策的优化,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步稳定在适度增长水平,加上产业发展吸引较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流入,人口总量将持续增加。2025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预计增长至54万人左右,户籍人口达到36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预计达到77万人左右,户籍人口达到48万人左右。
——人口结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预计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2025年均控制在115左右,2030年均降到110,逐步趋向正常范围。优质劳动力资源持续集聚,常住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到2030年,16-64岁常住劳动年龄人口达到58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75%左右,继续保持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和人口活力,有序控制老龄化速度。
——人口素质。出生缺陷率明显降低,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到2030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分别提高到82.65岁和83.15岁,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得到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出生缺陷发生率和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稳步上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显著提升。
——人口分布。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重点片区和产业园区的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升。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人口流动合理有序,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重点人群。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制度、工作机制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享有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可及性、公平性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表佛山市高明区2020-2030年人口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属性 |
人口数量 | 1 | 户籍人口 | 万人 | 34 | 36 | 48 | 预期性 |
2 | 常住人口 | 万人 | 47 | 54 | 77 | 预期性 | |
3 | 人口自然增长率(户籍人口) | ‰ | 7.6 | 4.8 | 2 | 预期性 | |
4 | 人口自然增长率(常住人口) | ‰ | 6.4 | 3.1 | 1.3 | 预期性 | |
人口结构 | 5 |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户籍人口) | % | 12.3 | 14 | 15 | 预期性 |
6 |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常住人口) | % | 9.4 | 10.2 | 10.1 | 预期性 | |
7 | 出生人口性别比(户籍人口) | - | 125 | 115 | 110 | 约束性 | |
8 | 出生人口性别比(常住人口) | - | 127 | 115 | 110 | 约束性 | |
人口素质 | 9 | 人均预期寿命(户籍人口) | 岁 | 82.15 | 82.65 | 83.15 | 预期性 |
10 | 人均预期寿命(常住人口) | 岁 | 81.64 | 82.15 | 82.65 | 预期性 | |
人口分布 | 1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88.9 | >89 | >90 | 预期性 |
12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74.2 | >77 | >80 | 预期性 |
第三章 推动人口规模合理增长
针对人口变动态势,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引导生育水平稳定在适度区间,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吸引外来人口来高明就业和定居,着力保持人口合理增长的势能。
第一节 适度提升生育水平
健全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对生育工作的指导督促,在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全面两孩政策的基础上,优化生育政策,并探索构建生育家庭的补贴政策,减轻生养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根据生育服务需求和人口变动情况,优先配置妇幼保健、托幼、学前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以非常规思维着力突破体制机制制度束缚,创新发展0-3岁托育机构,积极发展0-3岁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服务机构。全面落实产假制度,完善配偶陪产假制度。鼓励雇主为孕产妇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条件。
适时微调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高明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推动人口工作的重心向人口合理增长、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和分布并举转变。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开展出生人口动态监测。科学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准确研判人口变动趋势,做好政策预研预案储备,建立生育政策微调机制,以适应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第二节吸引人口合理流入
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常住人口规模及新市民随迁子女数量,合理配置儿童照料、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资源,着力满足新增的公共服务需求。建立城乡学校生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合理配置学前和中小学教育资源,加大非户籍学生入读公办学校的机会,满足高素质人才和优秀产业工人的子女教育需求。
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调控产业,市场选择岗位,个人决定去留”的人口间接调控机制,形成“以业控人”的良性人口流动机制。加强外来人口生育服务和管理,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进一步探索构建突发事件下的人口管理模式,推动新市民的全面融合发展。拓展完善居住证和积分制度,出台统筹力度更大、性质更兼容、普惠面更广的政策,确保新市民凭借积分制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
大力吸引外来青壮年劳动力。围绕未来5-10年高明区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西江产业新城、临空经济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出台更优惠的人才人口政策,吸引一批产业人才和产业工人来高明创业就业。根据新生代劳动力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特点,拓展外来人口的生产、生活发展空间,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导入。进一步完善主要工业园区的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外来人员集中的区域投资建设职工公寓,从土地和政策等渠道支持餐馆、超市、电影院等商业服务企业入驻。
第三节加大家庭发展支持
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优化各项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探索储备生育补贴政策,加大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的扶助力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加大对残疾人家庭、低收入家庭、老年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等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保障机制,特别是为那些承担养老和育幼责任的家庭进一步提供福利政策,降低家庭照顾老人和抚育子女的成本。
提升家庭发展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以家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家庭保健、幼儿教育等家庭发展服务体系。将保育、养老和家庭服务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照顾服务。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推进新型家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幸福家庭和新家庭计划等家庭发展能力建设。
加强家庭发展队伍建设。稳定基层网络队伍建设,完善政府主导的家庭服务社会工作制度,加快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家庭发展服务体系。注重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在家庭发展工作中的作用。借鉴香港、深圳等地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开放性的社会参与机制,培育和发展非政府专业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建设形成专业专职的家庭社工队伍和专业化的家庭服务社会工作体系。
第四章 促进人口结构不断优化
适应推进人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合理引导,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促进高明人口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第一节 推动出生人口性别合理化
深入宣传倡导性别平等。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以“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和“国际女童日”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维护女性的社会风尚,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进程。
推动女性终身健康成长。建立健全有利于有女孩家庭特别是纯女户家庭发展的帮扶支持政策体系,改善女孩生存环境。清理涉及性别歧视的政策,建立健全涵盖女性全生命周期的两性平等教育体系以及劳动就业、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终身权利的制度体系,保障女性终身发展权利。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能力。加大女性人才培养力度,消除就业歧视,扶持女性就业和创业。
设立人口比例监测分析机制。搭建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测机制。引导育龄夫妇优生优养,合理安排生育计划,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和谐。
第二节努力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
大力支持多渠道创业和灵活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政府促进、市场调节与自主就业相结合,多渠道、广领域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快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建设,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等制度,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引导劳动者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元化就业创业。
努力挖掘大龄和老年劳动力潜力。建立健全大龄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挖掘开发大龄和老年人力资源。实施大龄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行动,支持大龄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大龄劳动力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和再就业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避免过早退出就业市场。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积极发挥他们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发展、互助养老、社区管理、社会公益等活动,继续发挥余热并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节 加大境内外人才引育力度
努力引进境内外优秀人才资源。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投入,补好教育、医疗方面的短板,营造“远者来、近者悦”的人才集聚环境和优良的引才留才工作环境。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佛山新机场规划建设等战略部署,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国内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合作引才长效机制,探索创建技术转移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人才驿站、技师工作室等人才载体。实施“智汇高明”工程,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鼓励项目引才,全面引进以高明发展空港区经济和打造珠西先进制造高地需求为导向的各类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紧缺急需人才。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分类清晰、针对性强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和推动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围绕高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强化职业教育与生产需求联动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加快培育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队伍。强化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以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及创新创业为主的培训体系,持续提升企业职工劳动技能和工作效能。健全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全员培训制度,通过在岗培养、选送国内外培训及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第五章 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支撑。要以提升人口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素质为重点,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
第一节 提升人口体能健康素质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坚持政府主导、防治结合、精准施策、统筹协调的原则,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借力“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出生缺陷防治相关的咨询指导、检查提醒、预约就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便民利民服务。聚焦严重多发出生缺陷病种,完善综合防治措施,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到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出生缺陷发生率和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社会办医,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远程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改造现有医院结构,加大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供给力度,建立健全平战自由切换的有效模式。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岭南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统筹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起全域覆盖、全链贯通、全面协同的监管机制,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服务网络,推进建设一批小型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等场地设施,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格化格局。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宣传科学健身理念,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订完善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健全第三方服务,面向全区普及中小学游泳课程。促进重点人群体育运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第二节 提升人口科教文化素质
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高质量”的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发展在城乡建设规划中的扶持力度。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大力发展城乡普惠性幼儿园,扩大公办幼儿园数量。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办园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培养、资格认定、注册管理等体系,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
重点发展义务教育。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的原则,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夯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科学测算2021-2030年义务教育学位需求,合理确定学校配置,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扩(改)建、迁建一批学校,重点解决中心城区、西江产业新城片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学位不足问题,高标准前瞻性规划临空经济区的义务教育学位资源。稳步提升城乡义务教育水平,推动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在稳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提供个性适宜的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
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元特色优质发展。支持优质普通高中学校通过名校办分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支持薄弱高中和新建高中提升办学质量,培育一批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佳的教育集团,促进全区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到2025年,构建起完善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吸引力强的优质学校,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学院为骨干、镇街社区学校和居委(村)社区教育中心为主力军,社区内中小学校、市民学校和家庭教育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提升教育系统和学校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提升对各类教育对象的吸纳能力,建立政府、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产学研协同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以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高明”行动,不断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村居、园区多方参与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起具有高明特色的大文化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三节 提升人口精神文明素质
继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精神之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道德风尚。
全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擦亮“大爱高明”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多措并举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推动高明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健康发展。继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全社会形成以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传播等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文明氛围,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不断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及农村信用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进一步完善各领域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围绕“两库一网一公众号”(自然人信用信息库、社会法人信用信息库、信用高明网、信用高明公众号)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全区信用信息数据库。深入开展信用应用,落实好各类信用激励应用场景,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在全社会多领域推广应用。全面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活动,树立信用标杆,持续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培植信用文化,不断提升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水平,打造高明诚信高地。
第六章 引导人口分布日趋合理
推动中心城区和中小城镇社区人口协调发展,完善“强中心、多组团”为主体形态的人口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分布与高明发展战略相适应,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永续共生。
第一节 有序推动人口城镇化转型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强中心”战略和城市升级战略,推动城市升级由中心城区向城镇“毛细血管”延伸。主动参与新机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上的湾区”建设,构建高快路网新格局。积极配合推动“六大高速”[肇庆至高明高速、江肇第二高速(肇庆至机场段)、江肇第二高速(江门至机场段)、南沙至云浮高速、清远至高明高速、佛肇高速]落地建设,加快构建以“六大干线”(佛山一环西拓、佛山一环西拓西延至机场、佛山横六西延至机场、三和路西延至机场通道、中线公路、荷杨大道)为骨架、联通东西、纵贯南北、外联内畅的全区高快路网体系。依托广湛高铁、珠江肇高铁、深南高铁、肇顺南城际和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加快谋划建设高铁新城,推动高铁新城与西江产业新城、旧城互动发展,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统筹推进镇域协调发展。鼓励各镇街、西江产业新城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形成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的镇街协调发展新格局。突出新机场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释放高明枢纽门户效应,荷城街道要当好全区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杨和镇要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田园城镇,明城镇要着力建设环保科技高地,更合镇要加快打造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西江产业新城要扎实建成新型枢纽产城,推动高明城市形态更加鲜明饱满。
推动城镇人口合理集聚。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和服务功能,构建人口城镇化有效推进和协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水平。强化社区建设,优化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科学引导人口向西江产业新城、临空经济区及各镇街工业园区合理聚集,有序推进非户籍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全方位推动新市民融入城镇。要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实现农民工及其家属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市民化,最终使农民工融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努力实现农民工“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改善、政治有参与、维权有渠道、生活有尊严”,有效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第二节 改善人口资源环境紧平衡
推动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各镇街人口承载力监测,制定和完善与各镇街相配套的人口政策。科学确定不同区域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实行差别化人口调整政策。建立健全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引导人口向西江产业新城、临空经济区、各镇街工业园等城镇建设重点片区和产业园区适度集聚,鼓励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人口自愿迁出。
着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对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管理。广泛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倡导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多措并举整治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全域环境实现大提升、大变样,加快外来人口导入。持续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预警防控、分级管控、联防联控、多源共治”硬措施,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完善水源地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全力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统筹推进“再造沧江”工程,落细落实工程治污、监管治污、农业控污、生态减污各项措施,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五废共治”项目,多措并举提升固废处置和管理能力,加快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体系建设,推进建成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强化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土壤环境监管,实施典型区域土壤修复工程。推进“三沿一口”(高速、高铁、省国道沿线及其出入口)整治,加强地质灾害、道路交通安全等隐患点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力争全区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推动跨区域联动执法、产业准入和淘汰标准对接。
第三节 推动人口与产业良性互动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谋划临空经济新中心,积极谋划发展临空高端制造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现代农业和临空配套产业项目,前瞻性布局发展数字经济、临空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打造重大发展平台,集聚高端发展要素,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氢能供应、燃料电池整车、涉氢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氢能产业链条。支持发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科技服务等新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强富民兴村产业。
全面推进城产人融合发展。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人才链助推产业链,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演进。以西江产业新城和临空经济区建设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以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格局。实行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在引进中高端企业项目的同时,注重引进拥有先进技术的人才团队,实现城产人三者良性互动。
第七章 促进重点人群共享发展
实现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关注和满足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基本需求,通过落实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
第一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各主体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格局。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健康养老服务水平,逐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道路。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病床和养老床位,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健全家庭养老支持体系,积极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示范行动,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到2030年,努力实现高明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较好养老服务。
努力提升老年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居民全覆盖,逐步提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支持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增加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发展普惠性的老年健康医疗福利。
大力培育发展老龄产业。加快建立健全重点领域的老龄产业政策,加速培育老龄产业组织。引导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围绕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辅助器具和智能看护等重点领域,推进老年人适用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逐步丰富适合老年人的食品、药品、服装等供给。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第二节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福利水平。探索适合区情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指导模式,建立健全适度普惠型未成年人福利制度。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加强儿童保健管理和服务,提高未成年人健康水平。加大对儿童福利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儿童公共服务均等化。
继续加大未成年人保护程度。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响应机制,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政府监护为保障、社会监督为补充的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外来儿童的融入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创建儿童友好型社会与家庭环境,提高灾害和紧急事件中保护儿童的意识和能力,消除意外事件对儿童伤害的隐患。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健全未成年人收养体系。坚决打击拐卖、家暴等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努力营造未成年人良好成长环境。广泛开展以“儿童优先”与“儿童权利”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童参与权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创造健康的育人环境。鼓励创作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昂扬向上的文艺文化作品。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工作,整顿规范网络、荧屏声频,严厉查处色情、暴力、反动网站,坚决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扫除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垃圾文化。
第三节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继续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残疾人制度化保障服务能力,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逐步提高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低保救助水平。适度提高重度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标准和补贴水平,加快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逐步扩大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健全残疾人托养照料和康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社区康复,为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落实残疾人培训工作,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落实针对就业残疾人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群体创业,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制度,切实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
积极营造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健全志愿助残工作机制,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培育各类志愿助残项目。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和服务产业,培育服务残疾人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引入服务残疾人的新业态和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弘扬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融合”的现代文明理念,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投入,优化宣传引导,开展监测评估,确保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强化规划统筹协调
建立健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政策落实,监督检查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制定系列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推动相关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协调。特别要完善制定高明区积极应对重大经济社会项目牵动的有关人口和人才劳动力管理服务的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建设的人口影响评估制度,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政策有效衔接。
第二节 加强各项投入保障
加强人口服务管理队伍建设,确保在人口管理工作转型下队伍不散、人员不少。外来人口比例高的区域,要适当提高流管协管员数量,确保人员队伍达到不低于新市民总数的1.5‰。要完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人口服务管理、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养老和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人、财、物基础性投入和维持保障投入,实现高明区行政区域人口管理全覆盖。
第三节 夯实人口数据基础
加快全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统筹政府、社会组织、商业公司和居民消费等信息资源,切实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和统计工作,实现人口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和综合集成。
第四节 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国家和省市人口政策的宣传解读,大力宣传全区人口规划的意义,及时解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和舆情。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网络和新媒体等的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倡导活动,为政策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节 开展规划监测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定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5年为期定期组织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招商情报库】专注于资本时代招商引资,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资平台,为广大的招商人员、企业和投资人提供服务及最新最实用的招商引资信息。
扫一扫获取
最新情报资讯
扫一扫免费
阅读最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