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附全文) 发布时间:2021-02-02 09:36

中商情报网讯:2021年1月24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包括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实施“十四五”规划,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力做好2021年工作、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各项工作等四个部分。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战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赋予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使命,亲自向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致贺信,亲自宣布建立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给予福建极大关怀,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巨大动力。

这一年,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省委领导下,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公布首例确诊病例到住院患者清零只用了46天。先后派出12批1393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驰援湖北武汉、宜昌任务,组建2支医疗专家组赴意大利、菲律宾协助抗疫,组建1支核酸检测队赴香港协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为抗疫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这一年,我们取得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4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

这一年,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八项行动”,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43903.9亿元,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158.4亿元,增长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9亿元,增长0.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60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0元,增长6.7%;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创新支撑更加有力。4家省创新实验室和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工程研究中心9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4家。省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转。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4.4%,厦门大学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新增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2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5.9%。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等全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7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5.6%。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968”工程,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家,湄洲岛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市市有5A景区”,平潭国际旅游岛影响力持续增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

内需潜力有效释放。深化“五个一批”,突出“两新一重”,推动设立500亿元稳投资补短板应急专项融资资金,发行135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集中开工建设99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64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里程468公里、铁路运营里程264公里,新建改造城市道路和各类市政管网7300公里。5G基站实现县级以上城区全覆盖,“海丝一号”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实现了福建卫星零的突破。福清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开建。开展“全闽乐购”等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3.4亿元、撬动千亿消费,大力培育夜间经济,发展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网络零售额增长24.7%。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省依申请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7%,“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占比达到98%,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获得全国第一名。“政企直通车”企业来件办结率达100%。着力帮扶企业,设立2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和600亿元稳外贸专项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1.9%。新增减税降费超过600亿元,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300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40.3%。

(二)坚持协调发展,城乡区域统筹更加均衡

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快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衢宁铁路、福平铁路开通运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成通车,漳汕高铁、温武吉铁路、福莆宁城际铁路、厦漳泉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福州新区、厦门环东海域新城建设全面提速,南平行政中心搬迁平稳顺利。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深入推进,九龙江流域启动试点,全流域协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融合持续深化。加快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64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886公里,80%以上陆域乡镇实现30分钟内上高速。加快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10个县(市)列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点。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展开,农村基层政务、商务信息化应用加快普及。推动乡村振兴“百镇千村”试点示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收官。

老区苏区加快发展。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建立“一键报贫”等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防止返贫,加快老区苏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12个原中央苏区县纳入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范围。武夷山机场迁建、龙岩新机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老区苏区所有县城15分钟内上高速。

双拥共建开创新局。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和中国航天大会,我省成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国首批落地省份。海防建设管理和国防动员成效明显。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进一步深化,国防教育全面加强,连续五届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满堂红”。

(三)坚持绿色发展,经济生态实现良性互动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迈出新步伐。39项改革经验推广全国,数量居全国首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创新推出“三明林票”“南平生态银行”等改革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基本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总额持续扩大。“三线一单”正式编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基本完成。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臭氧污染有效遏制,PM2.5浓度同比下降16.7%。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小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施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土壤环境风险防控试点扎实推进。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2.9%,三都澳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成为养殖产业绿色转型的样板。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扎实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80%,城镇新增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7%,设区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铺开。

(四)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7.2%,东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丝路海运航线达70条,中欧(厦门)班列发运271列。自贸试验区新增6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成功举办厦洽会、海交会,全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7.2%。积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采购商规模和采购金额双增长。闽港闽澳合作持续深化,闽籍侨亲、侨商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闽粤电力联网工程获批建设。加强粮食产销合作,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援疆援藏援宁援甘工作成效显著。

闽台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闽台贸易额增长10.9%,实际使用台资增长77.3%。首家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揭牌开业。向金门日均供水超万吨,向金马供气福建侧已基本具备条件。平潭率先构建覆盖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信体系,我省直接采认台湾地区部分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改革事项在全国推广。厦门、泉州、莆田等地设立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两岸企业家峰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等多项经验在全国推广,4个设区市纳入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2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率先开展省疾控中心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宁德、龙岩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三明、南平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以内,隐性债务存量有效化解,网贷机构全部退出市场。省属企业整合重组全面铺开,省港口集团顺利组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入开展。三明获批建设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有效发挥。

(五)坚持共享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28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保就业并举,实施“1234”稳就业工作法,城镇新增就业54.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开工棚户区改造4万套、公租房2.4万套、老旧小区改造24万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130元、高出国家标准37元,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5%。省级稻谷储备增加40万吨,主要农产品量足质优价稳。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新开工建设226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8%,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保持在90%以上。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迈出新步伐。省儿童医院建成投用,省疾控中心、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综合医院基本建成,全省11752个村卫生所开通医保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街道和中心城区全覆盖,农村养老设施覆盖率达72%。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实现城乡全覆盖。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城乡面貌品质“两个新提升”成效明显。“送王船”项目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举办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竞技体育竞争力不断提升,体育产业逆势增长。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持续提升。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不断推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平安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群众安全感率达99%。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深刻汲取泉州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各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评价性抽检、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4%、99.8%。全面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工作。扎实做好防汛防台风抗旱工作,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过去一年,我们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办法,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22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9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22件、政协提案848件,办结率均为100%。我们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统筹督查增效和基层减负,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十三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接连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1万元,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五年来,我们围绕“机制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潜力充分激发。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196项全国首创举措,各方面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圆满完成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任务,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进口规模提升到全国第7位,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6位,实际使用外资、对外投资年均增长5.9%和7.4%,国际友城达115对。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加快建设,台湾百大企业超过一半在闽落户,农业利用台资项目数和实际到资规模保持大陆首位,台胞入闽超过1400万人次。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梁八柱”基本确立,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医改、林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河湖长制、农村公路路长制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五年来,我们围绕“产业优”,坚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国家创新型省份、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200家,是2015年的3倍多。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工业增加值跃升至全国第6位,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实现“机器换工”约7万台(套)。厦航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实现全省零的突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45%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占GDP比重从41.6%提高到47.5%。

五年来,我们围绕“百姓富”,坚持改善民生补齐短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99.9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5404元增加到37202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水平从2015年的1123元提高到1628元。医疗机构床位总数增加4.1万张,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78.4岁、比全国水平高0.8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稳居全国前列。所有县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基本消除大班额。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成“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福州、厦门迈入“地铁新时代”,所有建制村通客车。新建改造城市道路、绿道及各类市政管网4万多公里,70万户居民搬出棚户区(旧屋区)住进新房,27.9万户居民住进公租房。

五年来,我们围绕“生态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全国前列。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水质综合合格率99.9%,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4.9%。森林覆盖率66.8%、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九市一区全部晋级国家森林城市。

各位代表!“十三五”改革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闽单位、驻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需突破,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居民收入水平有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任务较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亟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实施“十四五”规划,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

根据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的部署,到二○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省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展现更加崭新的面貌。这就是,全省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法治福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福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福建基本建成;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平安福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有新的更大进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我们要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扩大总量超越优势,推动经济实力更强。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海洋强省、数字福建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档升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要奋力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立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开放更深入。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深化“马上就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发挥区位枢纽优势,全面建设交通强国先行区,科学谋划构建大通道,发展大流通,开拓大市场,依靠拓展内需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发挥多区叠加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闽籍侨胞重要力量,促进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要奋力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共同富裕,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健康福建战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建设法治福建,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要奋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实施生态省战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更优美。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省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倾情倾力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深化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快福州都市圈建设和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宜居韧性有温度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延续八闽文脉,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更高。

我们要奋力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筑牢国家安全东南屏障,推动治理体系更完善。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生物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持续深化“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加强种子库建设,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自给率稳步提高。实施能源安全战略,提升能源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生态安全,保障核与辐射安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稳控机制,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常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积极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军队后续改革服务保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持续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力做好2021年工作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万吨。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人防技防相结合,毫不松懈抓好各项防控工作,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严字当头、周密部署,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守住城市社区防线,突出抓好农村管理和防控,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严防散发病例传播扩散。抓紧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强化“人”“物”同防,严格实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入闽人员闭环管理,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等检测和消毒,落实重点涉疫场所防控措施。严格疫苗全流程管理,有序组织疫苗接种,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强化监测预警报告,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好应急物资和人员准备,一旦出现疫情,迅速依法依规、科学精准处置,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建设,深化“双自联动”,推动福州建设福建科学城、厦门建设未来科技城、泉州建设时空科创基地。创建更多国家创新型县市,力争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进一步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争创国家实验室。高标准建设省创新实验室、省创新研究院,新布局建设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实验室、10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深化京闽科技合作,支持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工程,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大力吸引和培育独角兽企业,力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的比例,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探索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和上市扶持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深入实施引才“百人计划”和“八闽英才”培育工程,实施青年拔尖人才“雏鹰计划”,深化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以产引才、以才促产。持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施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用好“知创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设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推广建设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广省卫生行业联合基金等资助模式,大力支持基础前沿研究,推进前沿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政策激励作用,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让有作为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

(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办好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推动更多行业领域数字化应用,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推动省超算中心二期、省区块链主干网、数字福建产业园、福州区块链经济综合试验区、泉州芯谷、厦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新开通5G基站3万个。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5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壮大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应用标杆企业。加快发展卫星应用、北斗导航产业,积极布局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深耕海上福建,抓好六大湾区建设,促进港湾、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加快发展福州、厦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深海养殖、临海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积极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福州国际深水大港,整体连片开发东吴、江阴、古雷、泉州湾等重点港区。提升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国家级平台功能,建设一批海洋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蓝色硅谷”。

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碳汇金融。开发绿色能源,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快漳州、南平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生产废弃物减排降污。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增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重点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产业基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推进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力争规模超百亿企业达50家。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成500项以上省重点技改项目。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工程,抓好16个试点园区建设。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布局建设智慧物流园,加快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东南沿海航空货运枢纽。深化“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武夷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厦门旅游休闲城市、平潭国际旅游岛,提升福州三坊七巷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激发县域旅游潜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有效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在闽发展壮大。积极推动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加快恢复增长。

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化“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落实415万吨粮食储备,保持生猪存栏900万头以上,稳定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全面推进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培育更多“福”字号优质绿色农产品。推进新一轮种业创新和产业化工程,支持三明打造“中国稻种基地”,争取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三)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建设“211”省内交通网,完善铁路网、轨道交通网、公路网,加快推进福州机场二期、厦门新机场、福厦客专、温福高铁、龙龙铁路、昌福(厦)高铁等重大项目,拓宽“陆海空”大通道。加大港口整合力度,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内河航运、港区物流,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促进大流通。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用好省际合作平台,提高闽货市场占有率,开拓大市场。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两新一重”建设,深入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福州和厦门地铁、漳州核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福州申远聚酰胺一体化、永荣石化己内酰胺、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面板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大用地、用林、用海保障力度,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持续推进“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做优做活商圈经济、夜间经济,建设一批省级步行街、省级示范商圈,抓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支持网红经济、社区电商、农村电商发展。稳定和扩大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推进家电、电子产品等更新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提升乡村商贸水平,扩大乡村消费。强化市场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

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省属企业集团新一轮战略性重组整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强预算收支平衡和绩效管理,扩大零基预算改革实施范围。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多措并举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金融、企业债务违约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持“三医联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支付方式和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打破政务数据共享壁垒,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让创新创业创造在福建更快捷、更方便、更易成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多采用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健全企业家恳谈会、服务民营企业“四访四通”等机制,办好企业家活动日,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减税降费落实工作机制,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优化提升“金服云”平台功能。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深入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标志性工程,主动对接中欧投资协定和RCEP协定成果,持续扩大“朋友圈”。高标准推进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标志性平台和旗舰型项目。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壮大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紧密结合,办好厦洽会、海交会。拓展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数字化水平。密切闽港闽澳合作。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鼓励引导侨胞回乡投资兴业,支持新生代侨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升级发展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促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推进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创新试点。推进“小四通”项目建设,促进厦金、福马率先融合发展。加大平潭对台先行先试力度。落实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扩大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加强民间基层交流交往,支持台湾青年参与闽台乡建乡创、工业设计研发,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品牌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五)着力补齐不平衡不充分短板,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稳步实施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推动重大项目共建、公共资源共享、产业配套协作、生态保护协同、社会治理联动。突出绿色、红色、特色导向,完善促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特色农林业、红色旅游、文旅康养,促进群众整体增收,推动社会事业提质升级。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库区发展。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做好援疆援藏援宁工作,提高协作层次和水平。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改造完工城镇老旧小区15万户,新建改造各类市政管网3000公里,新改扩建城市道路50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新建提升福道1000公里、公园绿地900公顷。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保护好城市山水格局。加快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确保今年有明显成效。加快福州都市圈建设,推进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标准推进福州新区等新区新城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宜居生活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建设5000个以上“百镇千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100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规范村民住宅建设管理,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强化县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六)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多做贡献

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制度,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建设全省统一的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深化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加快生态云平台3.0建设。探索新污染物治理机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继续做好第二轮省级例行督察。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治理水平。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深化河湖长制,推进闽江、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美丽河湖”试点建设,基本完成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净土工程”,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提升垃圾终端处理水平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深入实施“碧海工程”,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建设美丽海湾。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强化区域流域水资源“双控”。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深化“电动福建”建设。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行动,坚决打击盗采河砂、海砂行为。大力倡导光盘行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有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推广使用降解塑料包装。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增加退休人员收入来源。落实公务员分类改革工资政策,加大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力度。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强化就业优先。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鼓励灵活就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帮扶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实施“技能福建”行动,全年培训技能人才30万人次。

扎实推进健康福建建设。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行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持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完成省疾控中心搬迁,加快建设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继续推动医疗“创双高”,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加快省妇产医院、省立医院金山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内涵和能力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万个。继续实施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持续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加快福州大学城、福州新区职教城建设,支持华侨大学高水平发展。继续推进高职扩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规范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认真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关心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坚持“房住不炒”,全面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精准调控,因城施策,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高商品住房全装修成品交房比例。

(八)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高水平办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推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加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开展史前遗址、南岛语族文化遗址、水下文化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研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提升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大非遗资源普查力度,实施一批非遗保护传承示范项目,大力打造建盏、白瓷、漆器等艺术品牌。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打响“视听福建”海外播映品牌。办好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和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影视基地,建设影视强省。加快建设省美术馆、艺术馆、仓储式图书馆、地方戏曲博物馆,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精心筹办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第十七届省运动会,激发全民健身新热潮。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做强做优新型智库。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建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建设诚信社会。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作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建设中央法务区,打造有影响力的法治平台。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民法典实施,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四门四访”和信访评理机制,强化信访积案化解。学习推广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长效机制。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及暴恐犯罪活动。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编制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深入实施福建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推动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引导各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持续深化双拥共建。积极支持配合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巩固深化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全面落实各项拥军优属政策措施,积极为驻闽部队排忧解难,不断拓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推动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密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抓好森林防灭火、防病虫害工作,健全防汛防台风工作机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完善“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各项工作

全省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落地落实,以实际成效做到“两个维护”。

敢于担当作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创出新业绩。完善容错纠错、正向激励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勤于为民服务。坚持一心为百姓、全力惠民生,确保完成2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化督查督办,优化提升“12345热线”功能,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

勇于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运用系统观念、改革思维、创新办法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善于借鉴他山之石,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创新、行政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勇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善于真抓实干。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马上就办,出实招、办实事、重实效,以干事创业、发展实绩论英雄。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定人定岗定责定时,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都落实。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集中精力抓落实。

严于清正廉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办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高度重视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作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用人民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报告库会员(¥)199/年起售

海量行业报告和相关实用干货寂集锦
开通报告库会员
乐享更多下载,购买超值优惠

查看更多报告

扫一扫获取
最新情报资讯

扫一扫免费
阅读最新报告

特色服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