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的手收得越来越紧,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着不断升级的监管措施?
近年来,从央行已经停止批复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到前期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巨额罚款,到《非银行网络支付办法》等政策文件的下发,都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前些年第三方支付的野蛮式扩张与发展向规范合规发展的转变。应看到的,不应仅仅是日渐趋严的监管无疑会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也应看到,为了绿色的明天,行业的重新洗牌。
亦即,监管风暴之下,不应只是看到生存并不容易,当下不同梯队的企业都在积极筹谋着不同的应对之法,而是,要看到机会。
在任何行业,从来没有因牌照而崛起的,也没有因牌照而倒下的,这不是问题
在越来越多平台朝着“集团化架构”或“全牌照金融集团”的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支付牌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新牌照申请目前已经暂停受理,收购成为不少企业获取牌照的重要手段,但可供收购的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数量并不多。
2016年9月底,新美大宣布完成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钱袋宝的全资收购,间接获得支付牌照。而在此之前,小米、恒大、美的、唯品会等多家巨头均已通过收购方式完成“买牌”。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央行发放的260余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中,进行过股权变更的机构已经超过80%,有些牌照的归属方甚至已多次变更。
但是,凡活人都不会让尿给憋死,基因好的公司终归会好,基因不好的公司终归会被淘汰,牌照问题不是重点。
支付的竞争,在支付之外
这种“支付之外”的竞争,首先指向的是技术驱动的、不在同一维度上的,甚至无法预测的突袭。支付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支付行业的进化。技术的应用正在使支付变得越来越便捷、安全和人性化,未来的支付甚至可能只需要手指一摸或者眼睛一眨就能实现。
随着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宣布“结盟”,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反扑”找到了抓手,而京东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网银在线则被纳入银联收单体系。而作为卡组织和收单机构,银联与京东金融的合作目的绝不仅仅是在支付领域“搞点名堂”,而是以支付为入口去渗透、强化与各类金融机构间的黏性。按照双方的计划,将在移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大数据应用、农村金融、国际业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在京东金融看来,其一直强调的核心点是金融科技能力的“输出”,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帮助传统金融提效。上述合作同样为第三方支付战局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最重要的是,做什么事要取得支持,就必须先正三观。三观正了,格局大了,没有人不支持你,没有人可以打倒你,没有人不可以取得成功。
支付,应是为了保证信用、保卫信用而生,而不是为了什么其它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