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很多人都在讨论东北经济失速的问题,但一见君最近发现,东北更严峻的问题是养老金“黑洞”。
最近,对东北来说,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国务院18日对外公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国有企业可以给社保基金输血了。
坏消息是,东三省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欠账太多,三省合计达626亿。
无钱养老!无人养老!
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困难群体断缴人数较多,东北三省养老金缺口巨大,企业养老负担沉重。
一见君粗略计算一下,东北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5.8%,人口占全国的9.2%,但东北目前的养老问题在全国是最严重的。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最近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去年广东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258亿元,占全国总结余的19.6%。
累计结余超千亿的地区还有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这9个地区共计2.61万亿元,占全部累计结余的70.6%。
不过,有些省份的养老金结余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黑洞”。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增至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
以上7个省市中,黑龙江和辽宁收不抵支分别排在全国第一、第二名,黑龙江结余为-320亿、辽宁为-254亿、吉林稍微好点,为-52亿,共计626亿。
除了无钱养老,东三省更严重的问题是抚养比已经降到全国最低水平。
比如,黑龙江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仅1.30:1,辽宁为1.79:1,吉林为1.53:1,严重低于全国平均2.80:1的水平。
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指的是,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通俗讲就是多少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
目前,中国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最高的是广东省,为9.25:1,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这个比例大约是2:1。
通过对比,一见君发现一个严峻的现实,东三省的养老保险抚养比比日本还严峻,如果长此以外,东北的老人可能会老无所依。
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在人社部上述报告发布后,国务院18日就公布了《方案》,这对东北好像是个好消息。
最直接的讲,东北的国有企业比重高,以前因此备受诟病,但这个政策一出台,东北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从国有企业身上“薅羊毛”了。
按照《方案》,企业国有股权的10%需要划转到社保基金会,中央企业划转的由社保基金会承接,地方国企划转的由地方国有独资公司承接。
不过,遗憾的是,划转的不是现金,而是股权,社保基金会或者地方投资公司可以经营这部分股权,获得收益后就可以补充企业养老保险。
在东北,如果不出意外,这部分资金应该会交给各省的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经营获得盈利,就可以填补养老保险“黑洞”了。
不过,一见君认为,这个方案对于东北来说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这个方案今年底才开始试点,东北具体什么时间开始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为了消化养老金缺口,东北这些年早就开始对企业“薅羊毛”了,比如,黑龙江目前养老金企业缴费率为22%,高于全国水平。
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东北调研组去年做出的《东北三省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与负担调研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社会保险比例一直偏高。
比如,辽宁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占职工工资的45%左右,黑龙江、吉林在40%左右。
最重要的是,企业缴纳社保的基数是上年社会平均工资,而东北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高于企业实际职工工资。
综上,为了填补养老金“黑洞”,东北早就“涸泽而渔”了。外界分析,这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国有企业给社保基金输血了对全国其他省市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对东北不一定是。
全国人民给东北养老
养老金“黑洞”这么大,经济增长又陷入困境,企业也被“薅羊毛”好多年,最后发现,东北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
怎么办?只能靠国家了!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要通过转移支付和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补助和调剂。
其实,东北早已经开始享受转移支付了。
黑龙江2016年接受了中央政府2775亿人民币的转移支付,排在全国第四位。接受中央转移支付最多的省份前三位是四川、河南和湖南。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一个问题,按照2016年底的人口数量,四川省8262万人,河南省1.0788亿人,湖南省6822万人,而黑龙江仅仅只有3799.2万人。
不要说人口超过4500万的江西省获得的转移支付不如黑龙江多,连常住人口高达7027万人安徽省,获得的转移支付都不如黑龙江多。
另外,我们再看全国获得转移支付金额最多的十个省,黑龙江人均金额仅仅低于特殊情况的新疆,高居第二位。
黑龙江省政府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48.4亿元,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228亿元,赤字3000多亿。
这4228多亿花哪了呢?大项中教育支出558.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79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732.4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80.6亿元。
粗略一算,社保+医保支出成为黑龙江省政府支出的最大部分,合计超过了1000亿,占到了全省支出的差不多四分之一。
假设黑龙江完全不缴纳国税,没有中央的转移支付的话,黑龙江省50%的收入要付给社保和医保。
可想而知,国家转移支付给黑龙江的钱,有一大部分用于解决养老问题了。
数据统计,黑龙江3800万人口里面有457万企业退休人员,如果算上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这个数字不低于500万人。
黑龙江是这样,吉林和辽宁也好不到哪去,2016年辽宁公共预算收入2199.3亿,支出4582.4亿,吉林公共预算收入1263.8亿,支出3586.1亿。
简单计算一下,全国人民每年要负担东北的公共预算是7786亿元,落到每个人头上是600元,客观上说,大家都在为东北养老。
给养老金“黑洞”找个理由
东北的账是怎么欠上的?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领跑者变成了现在的拖后腿的了?
一见君大概总结了一下,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东北的城市化率一直比较高,对于当地领导来说,这是政绩,但对养老来说就是负担。
2013年,辽宁省城镇化率达到66.45%,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五,黑龙江和吉林城镇化率分别为57.4%和54.2%,居全国第11位和13位。
城市化率高意味着享受城镇社会保险的人多,在东北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这些人不创造价值,但要享受比非城镇居民更高的社保待遇。
其次,人口危机出现,人才流失严重。
除了经济结构体制机制外,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放缓和人才流失严重也是东北地区经济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
俗话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从人口经济学来看,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失与经济下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还会相互作用,造成恶性循环。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老年人口占比为14.9%,而辽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则高达18.5%。
此外,东北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万人,除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其中,黑龙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净流出省份。
年轻人都出去了,老年人口占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再加上这些在外省工作的东北人社保都是交到当地的,东北的养老问题就更加严峻了。
再次,东北的历史遗留问题太严重,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我国企业职工实行的是企业养老制度,个人不缴费,退休后由企业发放职工退休金。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同时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所以,视同缴费年限的养老金由改革后的制度承担,实际上是来自下一代人的缴费,东北国有企业多,于是造成的需要填充的“黑洞”也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