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
立足国家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瞄准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发展目标,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十三五”时期将是北部湾经济区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一)有利机遇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对经济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1.战略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促使北部湾经济区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类合作平台进行全方位开放合作,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产业发展。国家、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交通、资源、政策、劳动力等优势日益凸显,为促进要素聚集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机遇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提出了工业发展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重点领域,为“十三五”时期的产业选择及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撑。
3.区域合作机遇
广西提出建成西南中南开放合作战略支点构想以及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进“三区统筹”发展、加快高铁经济带建设,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北部湾经济区特殊的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吸引更多重大项目和外来投资,带动优势产业崛起。
4.工业经济基础牢固
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工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投资大幅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发展基础和后劲持续增强,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提速、生态经济崭露头角、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为“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面临新挑战,将可能带来就业增速下滑、土地开发锐减和投资放缓等,将对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1.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积聚效应差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体实力还较为薄弱,工业化水平仍较低。表现在传统产业比重大,主要集中在生产型制造方面,服务型制造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内生发展能力不足。产业配套和产业集聚有待形成,大企业大项目数量仍显不足,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传统优势逐步减弱,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积聚效应较差。
2.生态和环境压力增大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石化、冶金、火电等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区域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增高,氨氮和氮氧化物形成新的增量,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快速发展和节能减排双重任务使其未来发展面临很大压力。
3.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国家批准设立的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大大小小国家级平台上百个,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逐步趋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享受的政策优势不再突出。加上周边的东盟国家后发优势明显,区域竞争的外在压力不断增大。经济区内六个城市间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趋势,严重影响了整体资源的利用和规模效益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