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6 16:56
分享:

第一章  发展回顾和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北部湾经济区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经济上新台阶,区域带动效果增强

“十二五”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近8千亿元(7996.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4%。财政收入1163.1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万元,经济发展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的比重逐步增加,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比重接近二分之一,分别为47.6%、49.9%、48.8%、49.5%,进出口总额占全区的比重为87.2%,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的55.5%。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区,财政收入、工业、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均高于全区,经济区在全区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二)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结构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7∶40.2∶41.1调整为2015年的15∶43∶42。北部湾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466.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793亿元,增长2.8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5.9%提高到43.6%。工业已成为拉动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企业效益大幅增加,规模水平逐步提高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28个,企业资产总计5393亿元,主营业收入8173.2亿元,实现利润472.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0.8倍,1.9倍,2.4倍和1.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508家,其中,南宁市635家,北海市105家,钦州市241家,防城港市126家,玉林市313家,崇左市96家。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四)产业体系逐步完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经济区产业发展定位日益明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石化、冶金、有色金属、林浆纸、电子、能源、轻工食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燃煤电厂、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中石油1000万方原油储备库一期、防城港红沙核电、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北海炼油异地改造、诚德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南宁富士康千亿产业园、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防城港钢铁项目、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钦州中石油二期、北海中石化二期、钦州港芳烃下游项目等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五)工业布局逐步优化,园区集聚效能提升

园区经济逐步壮大,北部湾经济区工业产值超百亿的园区由2011年的11个增加到2015年的27个。2015年,27个百亿元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422亿元,是2011年百亿元园区产值的2.8倍,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6%,园区经济集聚效应明显。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园区4个,分别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防城港大西南临港产业园、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千亿元园区实现零突破,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1445.8亿元,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个实现千亿元产值的园区。

(六)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两化融合加快推进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和互联网。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数分别达到223.6万户、1564万户和846.2万户。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两化融合推进体系不断完善。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的便捷渠道。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商贸、科技、海关、银行、税务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旅游等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取得良好发展,电子支付和结算加快推广,网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电子口岸实现无纸化大通关,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一批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投入应用。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