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定于3月12日(星期六)16时1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以下为全文实录:
主持人祝寿臣: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今天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先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先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先生来回答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祝寿臣:
下面有请刘主席。
刘士余: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同大家一起见面。借此机会,我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对中国证监会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我到证监会上任22天,还没满月,但我深感责任重大,而且越来越重。我一直奉行少说多做的理念,但资本市场是要求公正、公开、透明的,所以作为证监会主席,该说还得说。
刘士余:
大家可能都记得3月8号那一天有一个传说,说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希望大家都买股票、希望大家都不要卖股票。我仔细回想了一下,那天我在香港团说,作为证监会主席,我不能建议大家买股票,但我更不能建议大家卖股票。也许是“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难改,我的口音太重了点,今天我会更准确地发音,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能够更准确地传播,接下来我会轻松地、高兴地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祝寿臣:
谢谢,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
我的问题给刘士余主席,有关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我们都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像去年那样提到注册制的改革,但是就在同一天对外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却提到了要创造条件去实施股票发行的注册制。创造条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当下并不具备推出注册制的条件?
另外一个问题,不管当下是不是推出注册制,注册制早晚都是要推出的,未来推出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推出方式?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推出?如果是逐步推出的话,哪些企业先推出,哪些企业后推出?另外,哪些事项是继续审批,哪些事项不再审批了?如果这些要素都存在的话,会不会出现新一轮的不公平?
刘士余:
谢谢你提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资本市场的任务讲得非常明确具体,证监会将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关于注册制改革,正如记者提的问题,我到证监会任职后发现媒体大部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功课,特地花了一点时间来研究,大体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册制还搞不搞,另一方面是怎么搞。我仔细想,这两个方面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
先说注册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顶层设计下的一个重大任务。这里明确回答大家,注册制是必须搞的。但是,至于怎么搞,要好好研究。我们得认真全面地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逗号),推进注册制改革(逗号),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等等。我为什么在这儿跟大家讲要注重三中全会文件当中的逗号,就说明这几项改革不是孤立的、独立的,甚至割裂的选项,逗号与逗号之间的这些内容是相互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多层次资本市场搞好了,可以为注册制改革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刘士余:
同时,注册制改革需要一个相当完善的法制环境。去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特别专项授权,自3月1日起实施。我理解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这项授权,标志着政府可以启动注册制改革与现行行政审批制、核准制之间制度转换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没有人大的专门授权是不可以启动这些配套制度研究的。因为在那个时点,甚至在现在,中国证监会履职的法律依据就是《证券法》。这些技术准备工作,也就是说配套的规章制度,研究论证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配套的改革需要相当的过程、相当长的时间。注册制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
大家已经看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创造条件总得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方面要充分沟通,凝聚共识。证监会要集思广益。关于这个问题,我向央视的记者和在座的媒体朋友强调一点,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我们都必须实时秉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真诚理念,对发行人披露内容进行严格的真实性审查,这一点即使将来实行注册制了,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加强。谢谢。
新华社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证监会刘主席。去年中国的A股经历了罕见的大涨大跌,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各方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让市场企稳,但是对于最初的救市措施市场各方也有不同的看法。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另外,最初的救市措施何时退出,中证金何时退出?
刘士余:
谢谢新华社记者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因为你说去年投资者损失惨重。证监会主席一听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件事,就感觉到担子很重。正如你所说的,去年中国的A股确实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异常波动。我到任以后对这件事也做了专门的了解和分析,为了节省时间,我列一下数据。
2014年7月份之前,中国的股市大体经历了7年之久的熊市。从2014年7月份开始,中国股市先是恢复性回升,后又出现过快过高的上涨,到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创业板指数涨幅分别达到152%、146%、178%,随之而来的就是过快过急的下跌。俗话说,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么吹起来的,就会怎么破灭。2015年6月15日到7月8日,一共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大幅下跌32%,造成市场较大面积的恐慌,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几尽枯竭,形势危急,非比寻常。当时我作为农行的董事长,感觉全社会好像都在关注、都在焦虑,股指下行的势头对当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就好比一辆重载的油罐车,不管它拉的是煤油还是柴油,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了,轻则车毁人亡,重则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文物、伤及无辜,这叫多重性风险。
刘士余:
全社会关注、全社会焦虑,我也关注,我当时也焦虑,为什么?我在关注农行的股价,农行的股价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我对我的股东要有回报,农行是大盘权重股,它一跌影响股指,证监会就得问责我。我还担心我的客户,也担心我的资产质量。大家都知道我比较长时间从事民生金融工作,深知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在市场流动性枯竭、大面积恐慌的情况下,不果断出手还得了?!那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果断出手对市场失灵的状况进行紧急修复之后,结果证明此举稳定了市场,为修复市场、建设市场、发展市场赢得了时间。我知道新华社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当时对该不该出手、何时出手、谁来出手、怎么出手这些关键问题都有不同意见。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信息量不一样,他对这件事作出的判断只和他拥有的信息对称,大家说的无非是这几个方面:该不该、何时出、怎么出、谁来出。我想,这些意见都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建设性的意见,此后的实践证明了大家的意见虽然有分歧,但是越来越趋同。
刘士余:
观点收敛在什么方面呢?我体会,收敛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这一根本方向上。既然是根本方向,就不能动摇。同时,就新华社记者的这个问题来说,资本的本能是逐利的,资本市场的灵魂在于竞争,竞争就必然有美丽和残酷两种格局,“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必须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这种现实。政府的职能不能动摇,就是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离开“三公”原则就谈不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谈不上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只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才能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今后,当陷入市场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景时,仍然应当果断出手,这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目标,或者说符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国际上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大体都有这样的案例。凡是股市异常波动,原因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对此,中国证监会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改革,转换职能,全面依法加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刚才新华社的朋友讲到救市措施何时退出。我首先说,救市这个词不怎么规范,回答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没用救市这个词,因为政府和学术界一般不用救市这个词,我们叫稳定。有些措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特别是一些非常规的机制性措施,在市场已经完全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状态之后已经解除或者正在退出。至于您关心的中证金的退出,坦率告诉你,我还没有考虑这事,未来的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谢谢。
凤凰卫视和凤凰网记者:
问题提给刘士余主席。关于今年年初推出的熔断机制,我们关注到在推出四个交易日之后就被暂停了。想问一下,现在有观点认为这个制度设计就有漏洞,您对此怎么看?推出之前有没有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目前暂停的状态是不是意味着在修改之后还会再次推出?
刘士余:
当初研究论证并实施熔断机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市场巨幅波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制度运行结果与这项制度初衷背离,证监会立刻叫停了这一机制。改革既要借鉴国际成功做法,又要立足本国国情。未来几年,中小投资者占主体的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具备推出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来源:新浪)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