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三五”期末增加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应(附政策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 发布日期:2017-05-02 16:15
分享: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5月2日刊发了上海人民政府于4月24日印发的《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318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比重降低到17%左右,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249万亩。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

“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3.着力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化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十二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年递减,从原来的50平方公里以上降至目前的20平方公里以下,其中,工业仓储用地、市政公用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占比约为23∶46∶31,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进一步向公益民生类项目倾斜。“十二五”期末,实现浦东新区和各郊区所有经营性用地出让与减量化指标挂钩,全市在推进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4.推进生态网络建设,强化城市生态空间保护

逐步形成中心城以“环、楔、廊、园”为主体,中心城周边地区以近郊绿环、生态间隔带为锚固,市域范围以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区为基底的“环形放射状”的生态网络空间体系。“十二五”期间,启动首批6个郊野公园试点建设,其中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已率先开园;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12.6%提升至15.0%,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5.稳步推进地面沉降防治,逐年降低沉降速率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法规体系,出台《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机制;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取得初步成效,完成地下水严格限制开采区、限制开采区、控制开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建立分区分层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控制指标及防治对策;全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由2005年的8.4毫米减少至2015年的5.1毫米,并保持了沉降速率稳中有降的态势。

(二)存在的问题

在规模绩效方面,规模调控压力大。“十二五”期末,上海常住人口达到2415万人,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未来仍面临较大增长压力;建设用地占全市陆域面积比重已达45%,逼近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极限。用地绩效存在差距。2015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为7.9亿元/平方公里,但城郊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区、浦东新区、近郊区、远郊区单位建设用地GDP相对比例为11.6∶3.2∶1.7∶1。用地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用地总量偏大,工业仓储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比重达到27%,远高于同类国际大都市;生活用地结构有待优化,农村宅基地占居住用地总量的比重较高;同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低于同类国际大都市。

在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空间接近底线,基本生态网络建设有待加强,外环、郊环、生态间隔带等重要生态空间内现状建设用地比例仍然较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有待提升,耕地土壤污染以有机型为主,无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亟需从源头保障农业和食品生产安全。城市游憩空间严重匮乏,可供居民游玩、休闲、休憩的空间和市民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城市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有待强化,全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已持续多年控制在6毫米以下,但差异沉降现象仍然突出。

二、“十三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落实国家战略、促进上海发展,需要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提升城市竞争力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到2040年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长远目标,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对上海提出更高要求。上海应提高站位,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统筹,提升城市魅力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对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都提出明确要求。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要统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强化地质环境保护和地面沉降防治,缓解生态保护与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在充分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增强城市软实力的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性城市,提升城市魅力。

(三)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土地资源紧约束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可能的重大事件对土地的需求仍然很大。上海应改变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盘活存量、优化发展之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的转变倒逼城市发展转型,促进“三产”协同发展和城市功能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