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图谱】2025年甘肃科研资源全景图谱(附资源现状、资源分布、资源地位等)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4-10 08:54
分享:

(一)在甘全国重点实验室

1.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研究方向:草地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抗逆机制;草类植物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草种生产与高效草地农业;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态修复。

主要成效:实验室已获批国审、省审牧草新品种16个(国审7个):修订牧草种子检验国家标准10项;研发的旱区集水农业生态理论与技术推广面积逾亿亩;治理退化草地800余万亩;提出的“粮改饲”等建议被中央采纳,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2.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兰州大学

研究方向:聚焦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疫病的防控关键技术,系统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开发精准、快速、高通量的检测与诊断技术,研制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构建防控、净化、根除的综合技术体系等研究内容。

主要成效:先后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1项,创制疫苗和诊断试剂等新兽药55项,其中一类新兽药8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9项,授权发明专利45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00余篇;成果转化16.9亿元,支撑5家上市企业、9家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累计销售突破600亿元,为控制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十四五”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及其他项目(课题)122项,在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3.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金川集团

研究方向:镍钴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勘查及采选;镍钴金属低碳高效冶金;伴生铂族金属高效富集提纯;高纯化及高质化镍钴铂族金属基础原材料开发。

主要成效: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58项,产学研项目109项,70%以上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08件,发表论文128篇;修制订国际标准2项,国行标49项。

(二)在甘国家重点实验室

1.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法学;天然产物全合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材料化学。

主要成效:分离鉴定了以陇药、藏药和西北优良牧草为代表的50余种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成分,构建了西北特色天然产物库,发展了基于半频呐醇重排的碳-碳键构筑新方法,实现了多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全合成。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近千余项,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迄今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2000年以来,共获省部级奖励22项。与金川集团公司联合成功开发了2类硫化铜镍矿的新型浮选药剂,形成了4000公斤级生产工艺,增加产值2.5亿元、利润1.3亿元;依靠核心技术获得超过1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2.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研究方向:土、岩等介质冻融过程及相关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性和模式,及其在解决工程、环境与资源问题上的应用。

主要成效: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等;2015年-2018年共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81/106篇;参编国家标准1部、行业规范1部,提交研究报告1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3.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羰基合成:基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催化羰化反应;基于甲醛、甲醇的催化羰化反应;非传统羰源的羰基合成反应研究。选择氧化:低碳烃的选择氧化和定向转化;仿生催化选择氧化;新型选择氧化反应研究。

主要成效:研制出国内首创的丁烯制丁二烯和异丁烷制异丁烯催化剂;近年来实施10万吨过程技术许可7套,完成了全球首个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万吨示范线;开发出二氧化碳制碳酸酯国际原创催化体系,推进实施15万吨/年的工业化生产,支撑新能源产业;探索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光电耦合等一体化的系列颠覆性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等奖3项。近五年来发表SCI研究论文900余篇,获授权专利180余件(包括国外专利4件)。

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摩擦学理论及摩擦化学;特殊工况摩擦学;材料摩擦磨损与表面工程;高性能润滑防护材料。

主要成效:实验室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规范了固体润滑材料的产品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5.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研究方向:冰冻圈过程、机理和模拟;冰冻圈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冰冻圈灾害、影响与适应对策。

主要成效:实验室一直将南北极冰冻圈考察作为核心任务,开展了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以及北极黄河站在内的长期考察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发表与极地冰川学相关的论文超过500篇,出版了《南极冰盖表层雪冰内物理过程和现代气候环境记录》《南极冰川学》等专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等多项荣誉。

6.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研究方向:镍钴金属材料及先进加工;轻金属半固态加工及表面改性;异种金属连接;有色金属再利用。

主要成效:实验室开展西部关键有色金属低成本提取与电解精炼提质、高性能新材料设计与制备以及先进加工及服役评价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引领镍、钛金属制备加工关键技术突破并实现重大工程典型示范应用,形成我国自主可控的镍、钛金属材料核心技术体系,推动镍、钛变革性产业技术发展。实验室提出镍基合金的素化理念,发展了微纳异质结构超常强韧化不锈钢方法;创新了低成本绿色电化学提钛新技术并完成万安级示范;建成10吨/年4N高纯钛熔盐电解精炼生产线;研制出国内首套低成本高强高耐蚀钛/钢复合结构岛礁YF。

7.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方向: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系统;大型电气传动电力电子共性技术研究;石油钻机电气传动系统技术;粒子加速器特种电源技术;矿井提升机电气传动系统技术。

主要成效: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级项目16项和地市级科研项目8项;开展自主研究项目25项,实施开放基金课题5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90项,外观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2项;发表论文176篇;完成了19项新产品成果登记,14项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3项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项鉴定为国内先进;主持/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4项。

8.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研究方向:作物抗逆丰产与品质性状基因发掘;作物抗逆优质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培育;干旱生境作物生产系统抗逆增产调控。

主要成效:揭示了作物逆境适应与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为雄性不育系在作物制种过程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作物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生物学理论基础;研发了国内领先、系统配套的作物多生境表型获取平台和作物智能育种信息平台,培育了马铃薯和玉米系列重大品种;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等420余项,各类项目累计经费超28.16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7项;审定作物新品种23个;获得发明专利66项;制定行业、地方标准42项;发表论文2476篇。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