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电开发空间大
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开发较早、水电开发程度总体较高,瑞士、法国、意大利水电开发程度已超过80%,德国、日本、美国水电开发程度也在67%以上,而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仅为37%,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1年,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2349万千瓦,为“十三五”以来年投产最多,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约3.9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亿千瓦)。全国水电发电量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全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622小时,同比下降203小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另据《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预计2025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7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8亿千瓦,抽水蓄能约9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4万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水电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替代了4.5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8亿吨,节能和环保效益显著。据统计,70年来我国水电累计发电量160768亿千瓦时,替代标煤5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54亿吨。在碳中和背景下,水利发电开发空间前景广阔。
3、智慧水电提升发电效能
水电不仅是已经获得成熟应用的清洁能源,更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储能系统。与核电、煤电乃至天然气发电相比,水电能够更加快速地调节电力生产,在未来大规模应用风电、光伏等具有间歇性的电力来源时,水电将是良好的灵活性资源。
水电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佳能源之一,充分发挥水电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互联网等技术,融入水电能源开发、生产、运输、使用等全产业链,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发电效能,帮助企业提效益减成本,而且对推动能源变革,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水电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