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业重点企业
1、隆平高科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是一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并由袁隆平院士担任名誉董事长的高科技现代化种业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中信集团。自成立以来,隆平高科始终坚持战略引领和创新驱动,以“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民”为使命,矢志为民族种业崛起的梦想而努力前行。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种业运营和农业服务两大体系,其中杂交水稻种子业务全球领先,玉米、辣椒、黄瓜、谷子、食葵种子业务国内领先。
2、登海种业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高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公司注册资本8.8亿元,拥有25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6个分公司。
3、荃银高科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业为核心,农业服务为延伸,探索和创新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现代高科技种业上市公司,证券简称:荃银高科,证券代码:300087。公司注册资金4.3亿元,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部首批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及海外业务规模均位居全国种子企业前2位。现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20年6月,先正达集团中国正式成立,荃银高科成为其种业板块重要成员。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与产业链品牌公司携手,探索“荃银+产业合作伙伴+金融战略伙伴”发展模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国内外同步发展,公司是首批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百强企业、全国拥有商务部农业技术援外项目实施资质的两家农业企业之一,出口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非洲等国开垦建设水稻、玉米农场十万余亩,得到了多个国家政府、驻外大使的认可与肯定,成为世界银行在非洲扶贫项目的种子供应商。
4、丰乐种业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84年,前身是合肥市种子公司,1997年上市(股票代码:000713),注册资本4.39亿元。公司实行以种业和农化为主导的高科技大农业战略,拥有完整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体系,是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科研市场化,向全产业链延伸,推进种药肥一体化,各产业蓬勃发展。
5、万向德农
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002年8月29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万股A股股票,并于2002年9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农业高科技类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371。公司现注册资本为29257.8万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玉米杂交种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曾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完成。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大型综合高新技术种子企业,注册资本1.86亿元,专营玉米杂交种子。
五、种业发展前景分析
1、打好种业翻身仗利好种业发展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种植和加工的前提,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和基础,是推动现代农业生产进步的最主要动力。种子对农业和整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提出,瞄准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
我国种业面临“卡脖子”的问题,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有些品种单产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核心技术原创性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强基础建设、拓宽技术路径、培育市场主体,合力打好中国种业翻身仗,这无疑利好种业发展。
2、新兴技术驱动种业发展
种业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目前我国已经在基因组编辑、大数据等技术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加上我国现有建制化的科研单位和人才队伍优势,只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进优势科研资源与企业研发体系的有机结合,就可以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种业发展趋势分析
1、企业多元化发展
未来,种业企业的发展方向将向以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和跨界融合为代表的集团化,以联结小农户、大市场和科研院所的平台化,以专业育种、生产、加工、经营和测试检测的专业化,以产品特色、区域特色、作物特色为特征的特色化方向发展。以种业+种植业、畜牧业、农化服务和金融为内容的“种业+”时代即将到来。
2、种业科企深度融合
当前,作物育种领域论文数量排名中,中国超过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国排在首位。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占到了作物育种领域全部论文数的20%。但是,“论文强国”并没有造就“种业强国”。其原因就在于科企深度融合还远远不够。未来政策导向将支持科企深度融合,支持品种权保护和品种选育“共审定”。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种业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