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智慧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16年提出的,其具体含义是“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智慧法院助力司法效率提升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以智慧法院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审判体系的智能化和审判能力的高效化。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加优质的诉讼服务,进一步打造互联网+司法服务体系,为审判执行提供科技办案支持,注重司法数据共享,并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契机大力提升司法公开水平。根据智慧法院网络建设的客观需要,我国已经构建了五大网系——法院专网、移动专网、外部专网、互联网和涉密内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院专网。
数据来源: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有了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法院司法公开的信息化建设。按“中国法院网”统计口径,2008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刚刚突破1,000万件,而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8,498件,审结34,481件,同比分别上升10.7%和8.2%,制定司法解释20件,发布指导性案例33个;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3,156.7万件,审结、执结2,902.2万件,结案标的额6.6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2.7%、15.3%和20.3%。
法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增长
目前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主体框架已经确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9年最高法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投入1,072.82万元,2019年订单总额将超过2018年前两个季度的订单额,订单增速更是高达177.4%,说明法院信息化3.0建设正在加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智慧法院行业发展趋势
1.系统间更为紧密的数据互通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在立案、审判、执行、破产等司法程序及多元化纠纷解决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各个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亮点频现,特点突出。但在各平台、系统的功能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共享不足的“审、执”办案平台沟通不畅的问题,信息孤岛现象逐渐在法院内部各系统之间形成。有些法院仍在初级信息化阶段,但是对于拥有成熟审判、执行系统的地区,未来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体制将会进一步发展。
2.数据系统集成化,法院业务协同化
法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政法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要求越来越高。减刑假释案件信息处理、道路交通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刑事案件多方远程庭审等跨政法部门的信息平台应运而生,但这些平台仍未贯穿法院最为主要的审判执行业务领域,并且呈现区域不平衡性。据初步统计,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开发117个应用系统,北京、浙江等法院均已开发超过110个应用系统,未来应用系统的个数将会继续增加,而随之带来的系统互联互通需求、难度的加大,将会影响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影响法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质量。因而数据系统的整体集成,促使各个法院进行信息互联是未来法院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查漏补缺技术增强,系统安全性升级
在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议题。《人民法院信息安全保障总体建设方案》为信息安全建设提供了宏观指引;最高人民法院涉密内网目前完成分级保护测评,其办公区及巡回法庭实现涉密内网覆盖;法院专网、互联网基础网络、重要应用系统等安全保护三级备案、测评,网间数据安全交换。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和司法工作连续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对当事人而言,其隐私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信息化在推动司法工作阳光化的同时必然面临在每一个案件中如何避免泄露当事人隐私的问题。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法院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