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问诊
与医药电商不同在线问诊是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向坐诊医生在线上诊断、开药等,实现居家即可看病。在线问诊一般涵盖咨询和处方续签、复诊、医院预约及慢性病管理。2015年中国在线问诊市场规模仅10亿元,2019年增至90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58.5%。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提高健康与保健意识,也使在线问诊的接受度提升,从而使消费者养成使用在线问诊的长期习惯。结合预期会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扶持政策环境,在线问诊将变得更高效、更可靠且质量更好。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问诊市场规模将达220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将增至680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线教育
疫情较为严峻期间,上网课成为了学生们的日常。2020年上半年,在“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引导和助推下,全国2.82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较2020年3月减少4236万,占网民整体的40.5%;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77亿,较2020年3月减少4355万,占手机网民的40.4%。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工具,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在线教育前景光明。在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政策利好、信息技术浪潮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4041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538亿元;在用户增长上,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2.61亿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3.09亿人。
同时,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资本纷纷入局。据IT桔子数据,2018年在线教育投融资事件19起,投融资金额13.48亿元。2019年投融资事件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投融资规模较2018年有所增加,投融资金额19.07亿元。未来,在线教育市场的投资保持火热,前景广阔。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远程办公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受疫情影响,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抗击新型肺炎,多地延期返工,不少企业选择让员工在家“云办公”,通过远程沟通、视频会议、线上销售等方式复工复产。远程办公市场需求爆发,前景向好。远程办公,分“远程”和“办公”两部分,是指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非本地办公:在家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
远程办公分为协同办公类,通讯类,文档类,任务管理类,硬件视频会议,云视频会议类。国内远程办公行业在云计算发展的带动下从单点切入,以功能叠加的方式逐步向平台型产品发展,云视频已经成为远程办公的核心功能。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1.99亿,占网民整体的21.2%。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远程办公成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互联网应用。远程办公通过重塑原有工作方式,将企业线下与线上业务有机融合,在疫情结束后也有望成为常态化运营工具,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随着远程办公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对远程办公应用及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远程办公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云办公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00亿。据预测,2020年云办公行业市场规模将近450亿元。
数据来源:GlobalWorkplaceAnalytics、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字支付
数字支付,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智能设备等硬件设施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等数字科技手段实现的数字化支付方式。数字支付作为传统支付体系的有益补充,是现代支付体系的最新主导力量之一。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数字支付市场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又以移动支付为先。
数字支付包括通过电子钱包进行的消费支付、金融支付、个人支付及其他支付交易。中国数字支付市场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数字支付市场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数字支付交易规模126万亿元,2019年突破200万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支付交易规模将达412万亿元。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外,从数字支付细分市场来看,个人支付市场占比较大,2019年个人支付交易规模114万亿元,占比56.7%。其次为消费支付,2019年交易规模46万亿元,占比22.9%。金融支付交易规模为37万亿元,占比18.4%。其他支付交易规模较小仅4万亿元,占比2.0%。
(2)新基建
新型消费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依托。其中,5G基站、数据中心等将迎来快速建设及发展,未来将为新兴消费提供更成熟的技术及设施支持。
“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和定位,“新基建”涵盖了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了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