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智慧农业”这一新概念是在2014年提出的。智慧农业是智能农业专家系统的简称,一般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5S”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三农”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从空间、组织、管理整合现有农业基础建设、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使农业和谐发展,实现“高效、聪明、智慧、精细”和可持续生态发展,是将科学技术融合在农业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中国智慧农业未来发展目标
一、第一阶段2016-2025年,智慧农业打基础及局部试点培育阶段
建设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各类农业数据中心、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基于大数据的挖掘,为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及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培育一批智慧农场、农田、林场、鱼场、牧场。通过大专院校、网络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业领域各级领导、管理干部、涉农企业职工及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
到2025年,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完成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区县、智慧龙头企业的示范样板,开发一批农用智能传感器、测试仪器仪表、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并逐步推广;在中西部地区结合各省市智慧城市建设,各地培育建成几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逐步建设一批农业生产智能控制、作业智能调度、产供销智能管理和经营智能决策的智慧农业企业示范样板。
二、第二阶段2026-2035年,智慧农业成长和大力推进阶段
到2035年,全国各地全面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区县,智慧农业建设经验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智能化农田、智慧农场、林场、牧场;智慧农业企业大批涌现,智慧农林牧副渔业初具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第三阶段2036-2050智慧农业全面和高度发展阶段
到2050年,我国经济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智能化高度发展,总体水平赶上和超过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接近和赶上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各地普遍建成智慧农业及大中小智慧农林牧渔企业,我国已开始向智能化社会发展。
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智慧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智慧农业三大发展方向:
(1)由人工走向智能
在种植、养殖生产作业环节,摆脱人力依赖,构建集环境生理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改进农业生产工艺,进行农产品差异化生产。
在食品安全环节,构建农产品溯源系统,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过程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存储,并能通过食品识别号在网络上对农产品进行查询认证,追溯全程信息。
在生产管理环节,特别是一些农垦垦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农场等单位,智能设施与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农业测土配方、茬口作业计划以及农场生产资料管理等生产计划系统,提高效能。
(2)突出个性化与差异性营销方式
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打破农业市场的时空地理限制,农资采购和农产品流通等数据将会得到实时监测和传递,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近年来各地兴起农业休闲旅游、农家乐热潮,旨在通过网站、线上宣传等渠道推广、销售休闲旅游产品,并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和农村经济新业态。
(3)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为农业经营者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管理信息以及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经营好自己的农业生产系统与营销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水平,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做好节本增效、提高收益。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推进农业管理数字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业管理高效和透明,提高农业部门的行政效能。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