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这个指标与性别、年龄、种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常常需要分别计算。平均预期寿命是我们最常用的预期寿命指标,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近几年来,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至2018年的77岁,增加了2.17岁,反映出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卫健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总人口来看,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纵观2013-2018年全国总人口数据变化情况,总体来看人数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但是增量不断放缓。2016年人口增量达到最高值809万人,不过到2018年底,人口增量下降至530万人。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人口结构来看,近几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2013年突破2亿,占比仅14.9%,2017年达到24090万人,占比突破17%。到2018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17.9%。我国居民人均寿命的提高,意味着我国生活条件的提高。但是从另一层面思考,人均寿命的延长也将意味着我国老龄人口随之增长,老龄化问题仍是急需解决的人口问题。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