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
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
(2018-2028年)
前言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并加速融合的关键,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关键环节。当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达70%。2016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但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仅占服务业的48%左右,与全国和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占比偏低,依然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制定发展布局规划,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优化各要素、各链环的空间分布,解决当前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平衡、集聚效应不明显、缺乏有效协同等突出问题,加速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山东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分析
随着我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了由分散到集聚、由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期,必须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把握产业升级规律,立足山东实际,深入谋划生产性服务业布局重点和发展方向。
一、发展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全省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总量规模持续增长,占比不断提升。2017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672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比2013年增加5568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9%左右。
结构更趋优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成为我省生产性服务业支柱行业,2017年分别实现增加值3268亿元、3651亿元、2342亿元,合计占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55.4%。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2017年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7%、13.2%,全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布局初具规模。园区集聚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全省认定的70个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优势产业集群中,大数据、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产业集群49个,占比达70%。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较为充分,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产业集聚明显,具备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初步形成“点-线-面”的空间布局。
质效明显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逐年递增,2017年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532.3亿元、968.5亿元、825.2亿元,同比增长15.9%、27.7%和13.2%;营业利润分别为288.9亿元、82.1亿元和114.4亿元,同比增长32.1%、46.1%、7.7%。
环境持续改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行动计划,拓宽了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转型和创新发展的空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次办好”全面实施,《山东省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落地,“敲开核桃、一业一策”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的深入实施,使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些突出短板和瓶颈制约亟待解决。一是产业层次较低。部分产业仍处在价值链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引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2017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3.3%,远低于浙江的10.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91018.7亿元,仅为广东的46.8%,尚未形成高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二是集聚效应不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地位不突出,2017年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青岛、济南仅位列第17和19位,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优势不明显。三是产业布局趋同。各地竞相打造金融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产业雷同或功能重复的服务平台,城市间产业融合程度偏低,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四是品牌优势较弱。“2018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中我省没有一家企业入围,更没有培育出支付宝、滴滴打车等原创性、引领性名牌企业。“2018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中,广东、江苏、浙江分别有20家、13家、9家,而我省仅有3家,最高排名仅为2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