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美贸易摩擦带来负面影响
2018年7月6日,美国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我国立刻跟进,以同等力度回击美国商品,随后双方你来我往陷入僵持。2018年12月1日G20峰会上,两国领导会晤,决定暂时停止互相加征新的关税,双方谈判仍将继续。
贸易摩擦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打破了安全、顺畅、可预期的国际贸易环境,给国际商业活动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市场情绪,降低投资信心,阻碍国际分工扩展和全球生产率的提升。短期来看,贸易摩擦对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7%,涨幅较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7.1%,涨幅下降3.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2.9%,涨幅下降5.8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的回落虽然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12月贸易摩擦的缓和,短期内的乐观情绪会给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一定的利好,但贸易摩擦具有长期化趋势,达成最终停止增加关税的协议需要经过艰难的谈判和妥协,未来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长期来看,如果贸易摩擦继续,预计将从三个方面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第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引发远期需求层面转向悲观,特别是对工业品需求预期的影响较大,国与国之间贸易层面增加关税壁垒势必减弱实际需求增长。第二,市场悲观预期进一步引发流动性紧张,股市大规模调整的流动性危机向商品传导,部分股市资金甚至通过做空工业品来对冲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枯竭。第三,中短期政策导向面临保汇率还是保经济的两难抉择。保汇率,则宏观层面会加速收紧货币,经济增长失速,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保经济,宏观放水延缓经济滑落,但人民币面临大幅贬值压力,并引发其他国家的关税报复性措施。
从受到影响的具体产品与细分行业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将对原材料价格产生巨大影响,包括能源、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农畜产品等众多大宗商品。从市场价格方面看,中美贸易摩擦利好农产品,对金属类大宗商品、橡胶则有利空影响。短期对原油有利好,但长期利空原油。
农林牧渔类大宗商品方面,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占有明显优势,但需要警惕粮食、肉禽等的价格上涨对国内通胀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大豆、水果、干果和猪肉等农副产品,但同时中国可以借此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
金属类大宗商品方面,中国处于劣势。首先,我国大宗商品相关产品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主要为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价格下跌将导致企业效益快速下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对供给侧改革将提出更高要求。其次,尽管短期内对国内大宗商品的出口影响不大,但中长期看,将对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将形成较大冲击,尤其是家电、机电、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再次,贸易摩擦将有利于加快美国制造业回流,引发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担忧。同时美元走强,也将有利于美国以资本项目盈余弥补贸易赤字。不过,在车辆、船舶及运输设备方面,中国具有一定反制能力。
橡胶方面,行业利空影响较大,近年来美国轮胎行业的巨额贸易赤字达到年均100亿美元左右,中国是美国进口轮胎的主要来源国,约占22%的份额,其次是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随着近年来中国轮胎行业转型升级,相关轮胎价格持续上涨,中国对美国轮胎的价格优势已经逐渐减弱。贸易摩擦对本就缺乏增量的需求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贸易摩擦对天然橡胶行业的影响还包括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升温,进而导致金融属性较强的天然橡胶价格短期内大幅下跌。
原油方面,贸易摩擦的影响更多是来自心理层面,及担忧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出现下滑,那么将抑制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长,尤其中美分别是全球原油需求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两国原油需求对全球总需求比重高达32%左右,也分别是全球原油进口量最大的两个国家。整体而言,贸易摩擦会引发通胀担忧及市场对地缘政治的担忧,因此短期贸易摩擦对原油有一定提振,但长期来看,贸易摩擦将抑制原油需求的增长,对油价的影响是不利的。
(六)行业转型升级加快
由于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大宗商品市场下行压力也不断增大。为应对压力,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从过去的依靠规模优势进入了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新阶段,现代流通方式与供应链管理规模迅速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大宗商品流通行业出现若干亮点:一是主体从过去的单一企业为主,变得更加多元,经营范围明显扩大,行业集中度也有所提高;二是流通方式从过去简单的线下流通方式变为线上线下、互联网+智慧物流以及供应链协同的流通方式;三是发展理念从过去的大规模低盈利发展理念开始转变为效益支撑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四是发展动能由过去的仅仅关注自身的市场规模和盈利情况,变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带动上下游创造新的价值,为一体化的生态圈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