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2020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9-01-15 11:33
分享:

(五)气候治疗与特殊治疗中心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充分依托全省生态、气候、森林、温泉、民族医药和食品资源优势,借鉴国际领先的气候治疗、自然元素特殊治疗发展模式,面向儿童、老年人、职业人群等的哮喘、呼吸道治疗养护需求,辐射国内以及俄罗斯、东欧等市场,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气候治疗与特殊治疗中心。

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海口、三亚等为核心区域的2-3个气候治疗中心;在温泉、日光、雨林等特色资源富集地区建成若干模式先进、功能丰富、服务水平领先的特殊治疗中心。

专栏5 重大工程项目

1.气候疗养中心项目。依托海南独特的气候资源,引入国际领先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发利用空气、日光、海水、土壤等元素对相关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进行自然治疗调理产品,打造一批面向疾病康复、术后疗养、运动复健等人群的中高端服务集群。支持开展气候治疗机理、关键技术、适宜装备和服务模式标准研究创新。

2.儿童上呼吸道过敏疗养中心。加强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合作,发挥海南高负氧离子空气疗养优势,建设面向儿童过敏性哮喘、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等的治疗与康养一体化服务机构。

3.南平医疗养生产业园工程。依托区域热带气候资源及农垦土地优势,打造以与气候治疗相结合的慢病康复、疗养领域为核心,以南药康养健康科技和养生文化为特色的医养结合产业体系,推动建设以气候治疗为特色,面向国内外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提供优质高端康疗养生养老服务的国际生态颐养基地。同步建设南药和海洋生物药科技研发示范区、医药健康旅游先导区、中医和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中心等,构建融合发展的特色医疗养生综合体。

4.呼吸小镇。选择适宜地点,面向国际国内呼吸病等慢性病人群,创新高品质、连续性、标准化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康养特色呼吸小镇。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养治疗中心。发挥海南四季无冬、冬季气温高、空气清洁湿润等优势,依托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若干慢阻肺患者康养治疗中心,创新多元参与模式,打造辐射全国的高端品牌。

6.特殊治疗中心。依托温泉、日光、雨林资源,建设若干特殊治疗中心,以功能性温泉、日光疗养、沙疗、负氧离子疗养等为特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六)以康养服务业为核心的康养特色健康小镇打造工程。

功能定位: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保障居民生理、心理、道德、社会适应性等多维度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结合百镇千村建设工程,突出海南适宜康养产业发展的环境气候优势和特色资源,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以康复疗养为支撑的特色小镇。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在全省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富有生机活力、示范效应明显的康养特色健康小镇。

专栏6 重大工程项目

1.健康小镇建设标准化工程。引进国家级建筑设计研究院,针对海南的气候特点、资源禀赋,构架海南健康小镇的评价标准和管理规范,指导各类康养特色健康小镇的建设。

2.沉香小镇。引导和扶持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海口、万宁、澄迈等市县建设高标准沉香健康博览园或沉香特色小镇,将沉香文化、科技、养生、产品与旅游有机融合,带动海南沉香观光游和沉香健康养生发展。

3.养生保健小镇。立足海南健康旅游发展总体布局,重点开发建设的一批养生保健小镇:澄迈慢生活国际养生保健社区、半岭生命健康休闲小镇、兴隆健康养生小镇、蓝洋温泉养生休闲小镇、南平温泉养生小镇、霸王岭森林康养休闲小镇、文昌航天康养小镇、屯昌新兴康养小镇等。

4.运动休闲小镇。推动建设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三亚水上运动综合体和水上运动特色小镇,澄迈智力运动特色小镇,万宁冲浪小镇。发挥保亭、昌江、琼中、乐东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民俗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具有民俗风情的民俗体育旅游小镇、民俗体育村、民俗体育驿站等。

5.海棠湾·上工谷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加快推进中医药老字号商业街、运动医学与康复中心、特色康养民宿项目建设,发挥海棠湾自然风光和交通区位优势,汇聚中医药老字号企业机构,拓展面向国内外专业运动员和身体运动机能康复人群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药、康复疗养、休闲运动深度融合的健康综合体。

6.狮子岭康养小镇。主要建设医养与生态修复特色小镇,打造以血液透析中心、医学养老中心、国际医院、月子中心、医学培训中心、医学康复中心等特色康养机构。

7.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对接国际标准,以温泉休闲度假为核心,开发中医康疗、养生运动、美容美体等配套产品,提升打造海口观澜湖、三亚南田、儋州蓝洋、琼海官塘、万宁兴隆、保亭七仙岭等6大精品温泉旅游产业聚集区。支持开发文昌官新、万宁尖岭、东方马龙、澄迈九乐宫、定安久温塘、屯昌青奥、陵水高峰、琼中上安、昌江霸王岭、白沙木棉等10个温泉旅游度假区。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温泉品牌。

8.健康人居功能绿植小镇。以国家健康人居功能绿植系统标准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海南绿植资源优势,通过与植物疗养功能的研究机构合作(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建立正向健康功能(净化空气、心理治疗、美化环境等)植物系统的研发基地,并建立相关种苗培育、植株繁殖、工程产品配套服务的健康功能植物产业园区。聚焦无花粉悬挂鲜花系统、绿植墙工程系统、智慧宠植机器三大创新重点,打造全球领先的健康人居功能植物系统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形成引领全国健康功能植物研发与培育的特色小镇。

(七)国家运动健康示范区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依托海南丰富多样的海、岛、山、河、林、文等资源,发挥绿色海岛、山海俱备、四季温暖、空气优良的区域优势,聚焦运动康复、运动疗养等特色领域,实施陆、海、空三维同步发展,发展健康与体育运动、旅游深度融合的运动休闲健身产业,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发展目标:到2025年,健康与运动休闲健身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一批功能齐全的健身休闲场馆,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众健身休闲活动与大型品牌赛事,建设一批以健身休闲为主题的体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休闲运动小镇,运动休闲健身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建成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的健身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

专栏7 重大工程项目

1.国家运动康复基地。利用环岛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赛事项目,以及国家奥运项目冬训基地建设,推动运动康复、康体中医理疗等项目发展,在海口、大三亚区及五指山,打造国家运动康复基地。

2.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工程。继续强化“阳光海南,冬训天堂”品牌,辐射带动大众化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重点建设一批体育训练基地,完善和提升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国家冲浪训练基地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国家沙滩排球训练基地、五指山国家综合训练基地等相关设施建设。

3.运动休闲健身精品赛事工程。打造富于健康文化和康养内涵的特色节庆品牌。发展融入健康元素的运动休闲康养赛事活动。

4.智慧体育旅游示范点建设。实施“智慧体育旅游景区(点)试点示范”工程,推动智慧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建设。

5.海口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依托海口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发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和北部湾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优势,强化省会城市的示范引领和创新带动作用,将海口打造成为以体育赛事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体育文化旅游、体育康复旅游等为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

6.三亚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三亚入选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典型案例的优势,强化三亚体育产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整合三亚全市体育旅游优势资源,将三亚打造成海南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地、国际高端体育赛事的龙头城市、国际水上运动的首选地。

7.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围绕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关于“探索建立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的要求,在三亚全市街道,创建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养老、残联、旅游、宣传和健康生活服务,提供共享的健康空间环境和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平台,重点加强运动、营养、心理、环境健康干预的社区服务能力和全民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促进主动健康。

(八)夯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程。

功能定位: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政府责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基层短板,深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健康海南”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专栏8 重大工程项目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其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行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相关项目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改造等。

2.医疗设备配置项目。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分类配置,完善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和工作设施。

3.人员配置优化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优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人员结构。

4.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计划免疫、精神卫生、妇幼健康)、中医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基金服务等各垂直系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联通;推动远程医疗全覆盖,完善远程医疗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

5.机构运行保障工程。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探索实施县乡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或县域内医疗集团模式。

6.军民融合共建国家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通过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打造南海地区卫生应急保障战略支点,逐步构建海陆空医学救援体系,进一步提升深海远海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7.国家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根据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按标准建立完善平急兼容的核与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切实提升突发事件核辐射卫生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

8.“一县一院”工程。按照国家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推荐标准要求,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市县至少建成一所省级水平医院,县域外转诊率下降到10%内。

9.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到2020年前,每年建设70个临床重点专科项目,每个市县至少建设2-3个临床重点专科。

10.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统一部署及标准要求,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海南省人民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全省疑难重症救治中心。

11.五类专业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大力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12.智慧医院建设项目。按照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要求,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将二级以上医院建成智慧医院。

(九)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程。

功能定位: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培养与引进并重,强化健康产业人才支撑。

发展目标: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集聚一个高层次团队,带来一个高科技项目、崛起一个新兴产业。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互促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健康产业人才输出基地。

专栏9 重大工程项目

1.人才引进项目。扎实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引才战略,常态化实施“百人专项”引才工程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接续实施“好院长、好医生”“妇幼双百”和“京医百人团”项目,深入开展“院士海南行”和“院士专家琼海调研”等活动,探索实施“银发精英汇聚计划”“名医培养工程”“首席专家”制度和“名医会海南”项目,为海南健康产业发展集聚一大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2.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国内外知名医药类高校在海南设立分校,支持相关高校开设健康产业相关专业、培育建设健康产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符合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热带医学、旅游医学等特色学科,打造一批研究型和应用型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海南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拓展人才海外培养培训合作范围,深化与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高水平健康培训机构合作,提升基础医疗团队水平。

3.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健康服务类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支持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模式,重点打造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旅游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4.健康产业实训基地。依托职业院校和成人(社区)学院,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开展大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