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域布局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考虑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配置条件,构建“一核两极三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核心,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两大增长极,有序带动全省东部、中部、西部三区协同发展。
(一)“一核”引领。
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全省健康产业核心,集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要素,加快发展国际健康旅游业和高端医疗服务业,推动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聚集发展,开展临床医学、医疗技术应用转化和热带病研究创新,辐射带动全省健康产业发展。将先行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全球领先的医疗创新平台和医疗健康中心、高水平医疗健康创新人才聚集区。
(二)“两极”带动。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立足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既有基础和优势,促进若干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与竞争力,打造北部和南部健康产业增长极,带动全省健康产业高水平发展。
——北部健康产业增长极。范围涵盖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包括海口、文昌、澄迈3市县。重点推进高端医疗服务,互联网智慧健康,以“富硒”“长寿”为特色的康养服务和医药研发制造发展:以海南省人民医院为龙头、以海口市优质专科医疗资源为依托,推动高水平医疗服务业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全省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支撑智慧健康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澄迈的长寿、富硒、生态等元素,发展健康养老养生服务业,打造“海南富硒地,世界长寿乡”品牌,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打造智慧医疗项目聚集群;发挥文昌最长海岸线优势,沿铺前大桥、旅游公路建设医养带状公园,成为海澄文一体化的滨海养生高地;壮大海口药谷、美安新药谷产业集群,加快医药制造业发展。
——南部健康产业增长极。范围涵盖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包括三亚、乐东、陵水、保亭4市县,重点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海上特色健身休闲、健康管理服务和以温泉、沙疗、热带雨林为特色的康复疗养、健康农业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以三亚市为中心,依托三亚市中医院,面向国际医疗旅游游客高标准打造国际化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加快三亚“国家体育休闲运动城市”建设,发展海上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形成以运动、营养、心理、环境非医药健康干预服务为特征的主动健康管理连续服务城市运营体系;利用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农垦土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南平医疗养生产业园区建设,在乐东、陵水、保亭打造一批集生态、海洋、户外、民族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健康旅游度假产品,发展温泉、沙疗、热带雨林为特色的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延伸拓展垦区中医药产业链,与三亚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互补发展。
(三)“三区”协同。
依托省域内东、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支持各市县结合实际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对全省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构建“节点小集聚、组团大联动、区域广覆盖”的协同发展格局。
——东部:以万宁市为主要节点。推进兴隆南药药用植物园建设,建设冲浪、龙舟、海钓、潜水、游艇、水上飞机6大运动基地,结合兴隆温泉等资源,打造海上健身休闲运动、南药特色温泉养生旅游目的地。注重加强与琼海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组团发展。
——中部:以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白沙5市县为主要节点。重点培育以南药、芳香药和黎药为特色的民族医药产业和健康食品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南药和芳香药良种良苗繁育基地,加强槟榔、益智、砂仁、巴戟、牛大力、裸花紫珠、诺丽、胆木等南药和芳香药资源开发,发展南药特色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开展黎苗医药特色养生体验旅游;充分利用五指山、吊罗山等热带雨林产生的负氧离子和芬多精养生环境,开展雨林康体养生旅游。加强与东部地区养生养老产业的组团联动。
——西部:以儋州、东方、临高、昌江4市县为主要节点。依托优良的森林、滨海资源,建设以海花岛旅游度假区、东坡文化旅游区、昌江棋子湾度假养生区、原生态黎乡以及儋州蓝洋、昌江霸王岭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养生休闲健康旅游目的地。以儋州为中心,发展户外健身休闲产业,开展国际象棋、马拉松、沙滩运动、滑水、徒步、露营等项目的赛事与体验式活动。加强与海澄文、环北部湾以及中南半岛区域产业联动。
四、重点领域
围绕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康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引导健康产品制造业创新升级,加快健康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全方位全周期的现代化健康产业体系。
(一)引导健康服务业高品质发展。
健康服务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既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的载体,也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引导健康服务业向高品质发展,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是增强海南健康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关键。
1.大力发展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的高水平、多层次医疗服务业。夯实医疗服务基础,着力满足省域内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能力。按照国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要求,提升市县医院服务能力,每个市县至少建设一所省级水平医院。支持海口、三亚、琼海、儋州、五指山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巩固提升省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构建“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支持海南省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全省专科体系建设,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确保每个市县至少有2-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大力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以远程、移动、智慧医疗一体化运营平台建设为支撑,建设中医、西医、体医结合的主动健康医院、主动健康管理连续服务中心;改革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加强设施设备配置,构建覆盖全岛的全天候急救网络。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和全民动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提高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水平。发展高水平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立医院管理经营的多种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进入专科医疗、第三方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前沿医疗技术应用等领域,打造运动医学、医学美容与抗衰老、辅助生育、专业医疗救援等特色高水平医疗服务业态。强化社会办医专精特色,在五大医疗中心和先行区内培育一大批服务规范、技术精湛、管理过硬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品牌。支持社会力量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下参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扩大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供给。将社会办医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支持社会办医参加专科联盟等医联体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卫生检测、影像、制剂、消毒、移动体检、慢病管理连续服务等医疗相关第三方服务,支持医疗设备第三方服务等健康中介服务发展。引导境外医药企业设立售后服务中心。
2.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旅游业。充分利用海南“长寿之乡”的环境禀赋、“天然药库”的资源基础以及“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科技、传统医药与生态环境相叠加的国际健康旅游产品,建立完善的现代医疗体系和旅游服务配套体系,促进海南健康旅游向高端医疗服务、中医药特色服务、特色康复疗养和休闲养生协同发展迈进,高水准打造全球健康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丰富健康旅游产品。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区域高水平医疗机构与旅游资源配套,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和国际健康旅游,瞄准国际市场打造以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康复疗养、特许医疗、医学美容和抗衰老、生殖健康、国际健康会展服务等为特色的产业链条。依托海口、三亚中医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集高端医疗、国际商务、康复、休闲疗养于一体的健康旅游品牌。支持各市县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特色,发展气候养生、特色专科、康复疗养、医养结合、森林度假疗养、休闲养生等康养旅游系列产品。鼓励组建跨市县、跨省域、跨国界的健康旅游联盟或协作网络,积极延伸产业链。积极推动运动医养旅游规模化发展,培育照护康复、抗衰老、以及运动扭伤康复等医疗产业,全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国际医养型康复旅游目的地。全面发展骑行、球类比赛、体操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大众休闲运动项目;重点发展水上运动、游艇运动、高尔夫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支持以社会力量为主体,深度整合提升健康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策划、线路设计、业态培育、运营管理、宣传推广水平,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健康旅游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健康旅游知名品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东亚、东南亚、澳洲、东欧等区域国家,联合国内健康产业发展优势省市,建设国际、国内健康旅游线路联合推荐平台和健康旅游、健康生活体验等精品拳头产品,开辟国际健康旅游线路。支持医疗机构取得国际医疗质量管理认证,与国际健康保险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3.做大做强海南特色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依托三亚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建设中医养生保健基地,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和项目,打造一批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产品。将海南特色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试点推进“药食同源”在海南备案,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开发。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在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并推行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和中医药服务贸易服务规范,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或外宾服务部,提供高端中医医疗保健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在境内外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
4.发展多样化康复疗养服务业。依托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温泉、冷泉、森林、高负氧离子空气、富硒土等资源,以及南药、黎药和海洋药物等特色,通过药浴、针灸、中药民族药药疗等多样化服务形式,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高品质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职业病疗养、运动康复、老年病疗养等健康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气候治疗服务业态,面向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全球领先的气候治疗服务项目。发展特殊治疗服务,研究发掘海南温泉、沙疗等的医疗保健机理,培育一批服务模式整合连续、技术水平过硬、标准规范健全的高水平特殊治疗机构。建立面向航天员、潜水员等专业人员的康复疗养基地,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航天员、潜水员康复疗养项目。支持养老机构拓展和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可按照有关规定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类医院等。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创新智慧健康养老智能传感、监测分析等关键技术,加强相关机构与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硬件融合对接,整合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
5.广泛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业。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小区公共绿地、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建设一批球场、健身步道、登山步道、体育公园、沿海沿河沿湖健身带、健身器械场地、健身房等社区健身休闲设施。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对接引入国际赛事,打造一批国际性品牌赛事和年度大型节庆活动,积极推动休闲运动与健康领域人文交往、商贸会展、学术论坛等联动发展。推动实现全省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设全域覆盖。发掘民族民俗文化和节庆品牌,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扩大本土特色的传统体育健身活动影响力。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科学健身为核心的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推动全民科学健身服务进入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
6.积极发展健康保险服务。立足域内健康保险保障需求,整合基本医保资源,稳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创新医保支付和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便捷在琼跨省异地就医群众医保结算。全面推开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专业健康险企业拓展专业健康险品种范围,发展适应国际健康旅游要求的一体化保险服务,设计与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相衔接的多样化健康险产品,推出覆盖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的医疗险品种,探索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区域设立专业健康和养老保险机构,不断优化理赔服务,为境内外保单持有人提供境内医疗、救援、保险赔付及结算等服务。鼓励延伸拓展健康产业链,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协同发展,探索家庭医生团队、医疗机构、健康咨询机构、健康体检机构、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深度融合模式,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链条。
7.加快发展智慧健康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创新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型业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模式。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发展,推动AI辅助机器人手术、基于影响数据的辅助诊疗、药物筛选和挖掘、基因大数据、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互联网+”为手段,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三亚等医疗资源集中地区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扩展智慧健康服务辐射范围,提升服务便捷性与可及性,面向基层社区和村镇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慢病管理等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支持分级诊疗体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加强健康信息采集和预警预测能力,发展应急救援移动医疗专用车、船、直升机等重要装备,建设军民融合一体化应急救援信息平台,提升应急医疗救援全天候响应能力。依托互联网产业小镇、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生态软件园等载体,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集聚园区,探索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流程多维度的个人健康数据链,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打通院前、院中、院后的连续性智能化主动医疗服务,发展面向个人、家庭的精准健康服务,推动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新业态发展。引进培育专业化药品流通企业,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医疗机构、医保、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开展医药电商服务。
(二)推动健康农业特色发展。
健康农业涵盖以中药材、绿色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种植养殖为主体的健康农、林、牧、渔业,是新时期海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开放发展的重要抓手。
1.优化健康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南药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以南药和特色热带作物种植业为重点,加大对槟榔、益智、牛大力等优势南药种植支持力度,做精做长沉香产业链。加强标准化生产与GAP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南药标准化生产水平。制定南药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集成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加强健康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做精做优具有绿色健康食品功效的热带作物和水果瓜菜品种,突出营养和健康导向,全面推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农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标准化特色果品、热带作物基地。依托深海养殖、海陆一体化海洋农牧业,发展特色海洋健康食品、保健品产业。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等新兴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快培育健康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垦集团、重点种业企业、大型健康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延伸拓展健康农产品加工物流、营销推广、信息服务环节,优化健康农业产业链分布结构,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提高综合效益,推动海南健康农业提质增效。
2.推动“健康+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依托“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以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载体,将健康农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大健康+农业”融合发展体系。利用南药、石斛、红茶、绿茶等特色种质资源,挖掘历史遗产、民族村镇、养生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开发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业态和产品,发展特色健康休闲农业。将健康农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支持面向贫困地区建立经济效益好、市场成熟的健康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健康农产品种植、管理和加工,加大贫困地区健康农产品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以健康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带动贫困地区农户稳定脱贫。
(三)促进健康制造业做大做强。
健康制造业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健康产品生产制造,是海南健康产业向高品质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1.以生物药和制剂为重点,推动医药产业高水平发展。立足海南医药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支持性政策,探索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医疗器械、新型辅料耗材。支持南药产业做大做强,培育特色品牌。紧紧围绕“海陆空”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好海洋资源“宝库”,依托三亚深海科技城等建设项目,加快发展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保健品、深海基因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海洋生物产业。支持省内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国内外转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设立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引导推动省内医药企业加快重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医药产业龙头企业。鼓励制药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优先支持国产医疗器械、柔性制造、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制定鼓励创新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专项政策,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推进全产业链整合优化。
2.拓展多样化健康产品制造产业链。依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专项训练基地,发展兴奋剂检测、运动营养、运动康复、生理生化监测、人体运动分析系统、运动员训练分析(决策辅助)系统以及人体评估测试系统等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依托海南品牌体育运动赛事和特色健身休闲活动项目,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品制造业,支持企业围绕热带山地运动、海岛休闲、低空飞行等领域,设计制造定制化、个性化高端器材装备。对接大三亚、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养老服务需求,引进布局智能化、适老化产品制造产业链,开发高品质的家用理疗、按摩、养生保健器械和智能养老监护设备,扩大多样化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引进高水平智慧健康产品研发制造企业,开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产品制造。引进国际前沿企业,发展健康照护智能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等高端智慧健康制造。推动健康农业与健康制造业融合发展,依托热带动植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发展特色保健品制造业,开发多样化、高附加值的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营养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