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散
中国保健品行业生产厂商数量众多,市场分散程度高。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自2013年以来,中国保健品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减少,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有2317家保健品生产厂商。中国保健食品产地较为集中,约有50%的企业位于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6个沿海省市。其中,绝大部分厂商为品牌力薄弱的小型企业,约占所有厂商数量的98%。行业市场占有率前五分别为无限极、纽崔莱、汤臣倍健、天狮集团和东阿阿胶。其中无限极、纽崔莱和天狮均为直销企业。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本土品牌与海外品牌间合作加强
在中国保健品行业中,国际品牌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推崇。许多海外保健品品牌瞄准中国发展商机,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尽管国际品牌受到中国消费者喜爱,其在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国际保健品品牌在中国主要通过线上渠道销售。一方面,2016年出台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和跨境电商税改使得保健品跨境电商面临税率增加和正面清单的双重限制与监管。另外,线下连锁药店渠道所需的“蓝帽子”资质难以获取。与本土品牌不同的是,国际品牌获取“蓝帽子”资质需要生产国相关机构出具安全报告等文件,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同,许多国家没有出具相关文件的机构。这使得海外产品在我国线下渠道拓展受阻。
在海外品牌发展受阻的背景之下,自2014年起,许多本土品牌通过兼并收购、合资等方式与国际品牌合作。截至2018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共有17464个保健食品批文,其中国产产品16690个,占总体的95.6%,进口产品774个,仅占4.4%。对于海外品牌而言,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的保健食品资质即“蓝帽子“就可以开拓线下商超、药店等渠道,扩大销售市场。另外,本土品牌需要提高品牌力以加强消费者信任度。通过中外品牌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补。
本土保健品怎么才能弯道超车?
海外保健品品牌在中国风靡,市场竞争加剧。广泛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中国企业以收购合作等方式引入国外品牌,为中国保健品市场带来新的产品、新的机遇。本土保健品怎么才能弯道超车?本土保健食品企业要集中企业优势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加大人才、科研投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同时针对个人体质,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产品和健康管理方案。中商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包装策划及招商运营、企业发展战略咨询服务,可一键解决保健品生产企业经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