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混杂,出口电商苦衷不少
但是,即便出口电商在市场规模、前景、产品质量以及政策层面都有充分的发展保障,作为一种走出去面对众多国度和文化的业务形态,出口电商也存在着诸多“苦衷”。
1、“全息行业”,廉价低质损害整体形象
在进口电商或者本土电商这里,如果出现了假货、劣质货或者品质很差的正品,损害的往往是某个企业、某个品牌或某个渠道的信誉。消费者虽然感觉上当,但下次至多换个地方再次购物。
而出口电商则恰恰相反,它带有某种“全息行业”的特征,也即,仍何一个行业的参与者都可能影响整体的市场印象,出口电商之间既是竞争的关系,更共同肩负行业形象的责任,局部即是整体,整体即是局部。
“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上,那些有心做好产品、好品牌的出口电商无法控制整个行业,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两年前,美国9个州发生了10起平衡车起火事件,平衡车被亚马逊下架,最终导致整个平衡车消费市场对来自中国的平衡车整机和零件都产生怀疑,最终波及对中国制造的信任,相信很多不相关的厂商只能一脸问号,却无力控制。
2、看似美好的目的地,可能是沼泽
出口电商的出口一般有两个地域方向,即所谓“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
前者,入局好处在于市场处于空白状态,市场有着无限的可能,例如天猫和京东选择的东南亚市场,鲜有当地竞争者,无论对于平台还是国货出海都十分有利。但是,东南亚、非洲这些地区同时存在人均购买力低、网购习惯未成熟、物流硬件条件不完善的弊端,无论是主动推动物流体系的建立还是培养市场网购习惯都需要极大的成本投入。
后者,虽然基础设施完善,但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欧美近年来贸易壁垒开始回潮,如果在之前没有打好深厚的根基,在贸易政策冲击下将举步维艰。按照联络互动董事长何志涛的说法,“目前看下来所有跨境电商比较难做起来的,都是因为他们在海外没有自己独立的用户。”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可以笑傲欧美市场的直接原因,而世界排名第一、超越亚马逊的阿里却迟迟没有大举进军的动作。
3、多对多,“出口”高出“进口”一个数量级
进口电商、本土电商还有个特点,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产品、品牌,最终都归于“中国”市场,在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上十分有针对性,是一个“多对一”的市场。
而出口电商,往往针对不只一个独立市场,众多品牌、产品出海面对众多不同的市场,形成“多对多”的局面,无论对品牌商还是平台都是不小的挑战。这种“做乘法”的市场,其复杂度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尤其是在运营上,一些本来简单的细节变得十分复杂。例如商品信息简介不同地区文化千差万别,宗教忌讳、词汇歧义本身就足够作为课题深度研究了。再例如,发生在wish大门口的卖家横幅申讨事件,就是由于对目的地市场政策翻译失误给卖家带来重大损失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