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百强县(市)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百强格局调整加快,质量效益作用日益突出。2017年百强县(市)11进11出。一方面,章丘、垦利因为撤县设区退出百强;另一方面由于工业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工业规模较大但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缓慢的东北县(市)和资源依赖型县(市)退出,而另一些规模略小,但增长势头好、经济和绿色绩效显著,同时发展活力强的中东部县(市)入围。二是发展速度快后劲强,成为工业运行稳定器和缓冲器。85%的百强县(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入选百强县的89个县(市)工业投资额合计增长17.3%,其中一半以上的县域投资增速超过20%。三是发展动能分化显著,区域不平衡格局进一步扩大。东部创新驱动优势明显,中部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西部仍以依靠要素驱动为主。东部县(市)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能力强劲,江苏、山东等省百强县(市)数量和排名同步提高。中西部县域之间资源禀赋趋同,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湖北、陕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工业竞争力最强的县(市)均为资源型城市,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四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一方面,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等发达县(市)调整转型起步早,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40%以上,拉动作用显著,对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新郑、邳州、启东、靖江、宜都等县(市)提速与转型并举,不断加大资本、人力与创新投入,产业优化升级持续加快,工业质量稳步提高,竞争力快速提升。与此同时,部分资源型县(市)新旧动能接续不足,结构调整任务繁重。五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带作用显现。长江经济带地区百强县(市)占比达34%,进入50强的县(市)共计18个,2017年11个新进工业百强县(市)有6个位于长江经济带。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县域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复杂。县(市)应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承载能力,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培育特色化、专业化、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一是要创新驱动,引领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要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工业融入区域经济圈。三是要数据提速,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分享大数据红利。四是要投资保障,解决制约县域工业发展资金掣肘。五是要因地制宜,引导县域工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此外,2017年首次评价的工业百强区分布于16个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工业大省,其中,江苏25个,广东18个,山东12个,浙江10个,四省合计65个。此外,湖南、四川各6个,湖北5个,福建4个,陕西3个,内蒙古、安徽、广西、辽宁各2个,河北、江西、云南各1个。十强依次是南山区、新龙岗区、顺德区、武进区、南海区、江宁区、黄岛区、新区(无锡)、新宝安区和黄埔区。工业百强区发展呈现工业规模继续扩大、工业增速有所放缓,新旧动能转换趋势向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创新能力有待于提升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