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柳州螺蛳粉首次达成出口贸易,价值60万元人民币的5万包螺蛳粉出口美国。过去,螺蛳粉在当地的大街小巷飘着香;如今,风靡全国,漂洋过海,网上日均销量达30万包。柳州螺蛳粉全产业营业收入已超过50亿元,在全国各地开设门店5000多家,从业者达6万多人,实现了从特色小吃到大产业链的跨越,成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范例。
在螺蛳粉成为“网红”并在食品行业异军突起的过程中,有一些诀窍值得关注并借鉴。具体来说,就是“市场+互联网+政府引导”,多方密切配合,精准发力。
首先,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市场主体大力推动。螺蛳粉虽美味,过去只能在小吃店里品尝到。一批餐饮企业家积极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化,积极研发袋装螺蛳粉生产工艺,使其从饮食店走向各大超市和千家万户。
其次,积极牵手互联网,实现传统销售模式转型。袋装螺蛳粉生产工艺的成熟,使其成功地敲开了互联网的大门。目前,在网络销售平台就开设了5000多家网店,年网上销售额达15亿元。据阿里巴巴统计,柳州螺蛳粉在阿里巴巴平台米粉类特产销量排名第一,成为网络平台超级“网红”。
再次,地方政府积极主动,推动螺蛳粉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柳州市先后制定盒装螺蛳粉生产标准,出台促进螺蛳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设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进入产业园区半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从各自为政到有了统一标准。同时,螺蛳粉周边产品如竹笋、豆角、石螺、腐竹等,也形成了相关产业。
不难看出,柳州螺蛳粉的走红不是偶然的,是各方齐心协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物。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大到各种高、精、尖产品的供给,小到一包米粉的逆袭,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大有文章可做。只要全社会真正动员起来,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举措,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像螺蛳粉这样的案例就会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就一定能源源不断地涌现。我们期待更多产品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完美“变身”,成为市场追逐的“网红”。
2017年,柳州市将做大做强螺蛳粉产业,继续拓展线下和海外市场,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螺蛳粉企业,力争2017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与此同时,柳州将强化螺蛳粉产业链布局,重点推进螺蛳粉配菜中的螺蛳养殖,笋与豆角的种植,以及腐竹和米粉的规模化生产等,形成产业化集群优势,为螺蛳粉产业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