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多晶硅市场分析:2016产量占全球48.5%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7-30 19:52
分享:

从竞争格局来看,经过2008~2012年的低谷,多晶硅市场的落后产能已逐步退出,行业利润率恢复至正常水平,产业整合进一步深化,全球及我国多晶硅市场均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2016年,全球前十大多晶硅企业总产量达到31.3万吨,同比增长17.1%,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8.3%,其中江苏中能以7万吨的产量位居全球首位,德国Wacker公司以6.6万吨的产量位居次席,韩国OCI、美国Hemlock分别以6万吨、2.5万吨位居第三、第四位。国内多晶硅产业行业集中度同样较高,2016年,全国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产能总计达到18.2万吨,产量约为17.5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能、产量的86.7%和90%。其中,产量规模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和洛阳中硅。

虽然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迅猛,产能和产量持续扩张,但由于相对于下游硅片、电池片和组件来说,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受海外厂商的垄断和压制,时至今日,我国多晶硅产业仍需大量进口。据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累计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13.6万吨,同比增加20.3%。在进口地方面,由于我国对韩国企业征收的“双反”税率较低,2016年,来自韩国的多晶硅产量在进口总量中的占比超过50%。可以预期的是,由于我国光伏产业链下游对多晶硅的需求将保持旺盛,我国仍需大量进口多晶硅,但随着国内新建及扩产产能陆续投产,我国多晶硅的自产比率将呈上升态势。

改良西门子法仍将是主流,硅烷流化床法市场份额将有所增加

1955年,德国西门子开发出以氢气(H2)还原高纯度三氯氢硅(SiHCl3),在加热到1100℃左右的硅芯(也称“硅棒”)上沉积多晶硅的生产工艺;1957年,这种多晶硅生产工艺开始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被外界称为“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即在西门子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尾气回收和四氯化硅氢化工艺,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闭路循环,既可以避免剧毒副产品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又实现了原料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相对成熟,一直是多晶硅生产最主要的工艺方法,国内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多晶硅占据我国总产量的98%。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