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政策解读/全文)
来源:中国证券网 发布日期:2017-06-14 16:35
分享:

四、重点任务

(一)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引领医疗器械创新

    1. 前沿和颠覆性技术

加强医疗器械的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医疗器械“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引领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重点加强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新型术中分子影像、生理信号获取、新型测序技术以及医学图像处理、新型体外诊断、组织修复和再生、人工器官、神经工程、健康监测与促进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强精准诊疗、无创检测、医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及颠覆性创新技术培育,引领新一代诊疗装备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技术跨越,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专栏1:前沿和颠覆性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1. 前沿性技术

在医学影像领域,以“融合、动态、无创、高清”为方向,围绕肿瘤亚临床病灶、血管/神经形态和功能等一批医学影像检测监测难题,重点加强生物医学图像的获取、分析与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快发展CT、MRI、新型正电子探测、高分辨激光成像、多模态分子影像、分子病理显微成像、新型医学声光电磁动态成像等新技术,更好满足实时、快速、精确诊断以及术中精准治疗等应用需求。

在体外诊断领域,以“一体化、高通量、现场化、高精度”为方向,围绕临检自动化、快速精准检测、病理智能诊断、疾病早期诊断等难点问题,重点加强不同层次生命活动中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和新型诊断靶标的发展与应用,加快发展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测序、液体活检、液相芯片、智能生物传感等前沿技术,更好满足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早期、快速、便捷、精确诊断等应用需求。

在先进治疗领域,以“精准、微创、快捷、智能”为方向,围绕新型粒子束应用、多模式信息融合、触觉反馈、所见即所触空间测量等临床治疗难点问题,重点开展面向脏器、病灶、神经及血管的实时交互的虚拟手术模拟仿真和医学物理等基础研究,加快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定位导航等前沿技术,促进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精准手术规划、机器人治疗等发展。

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生物调控”为方向,围绕组织器官修复、功能替代、降解调控等难点问题,重点开展生物材料的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机制、不同尺度特别是纳米尺度与不同物理因子的生物学效应等基础研究,加快发展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生物医用材料基因组、植入材料及组织工程支架的个性化3D打印等新技术,促进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

在康复护理领域,以“智能化、集成化、个体化”为方向,围绕柔性控制、人机耦合、多信息融合等难点问题,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神经工程和机器人的前沿技术在医疗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加快发展康复、助残、养老等相关的人机交互、脑-机接口、人-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突破家庭护理、老年陪伴、助力助行、穿戴式康复等专业化机器人产品的转化应用。

在健康促进领域,以“连续监测、智能感知、健康辨识”为方向,围绕健康信息连续采集、动态监测、健康状态辨识、个人健康管理等难点问题,重点开展生物医学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处理,微弱信号检测等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快发展无创血糖检测、非接触式心电、心理状态测量、心肺功能检测和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推动基于人体传感器网络、医疗设备物联网的智慧医疗、健康云服务发展,满足健康自主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需要。

2. 颠覆性技术。瞄准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加强技术预测和前瞻部署,积极布局新一代智能健康感知、组织诱导与再生、医疗人工智能等可能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和服务模式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

2. 共性关键技术

加快突破医疗器械产品产业化、工程化及标准化技术,重点发展人机工效、精密制造、可靠性设计与评价、生物学效应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等共性技术,积极推进工程物理技术、光学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与医疗器械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支撑技术研究。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