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28 11:48
分享:

2.结合危房改造、灾后恢复重建等工程,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房与土坯房改造,提升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隐患点重点治理和居民搬迁避让工程。

(五)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1.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资源统筹和顶层设计,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支撑作用。

2.加强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开展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研究,重点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重特大自然灾害链、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作用、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等科学研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预测预报预防能力。

3.深入开展防灾减灾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包括地震、气象、海洋、地质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强震动预警技术和交通气象、海洋气象、农业气象、海河流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天气精确预报关键技术及渤海海洋气象探测和服务技术,基于工程减隔震、抗震设防、新型抗震减灾材料等新技术、新材料研发的地震灾害综合防御技术,全面提高灾害监测、预测水平和抗御灾害的科技支撑能力。

(六)加强区域和城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1.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完善区域防灾减灾救灾协同机制,推动编制区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为基础,协同开展区域间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风险管理、工程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联动、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加强城市大型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促进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协同发展。

2.开展社区(村)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编制社区(村)灾害风险图,新建或改建扩建社区(村)应急避难场所,加强社区(村)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加强社区(村)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工作,探索开展综合减灾示范街道乡镇、示范区试点创建工作。制定家庭防灾减灾救灾与应急物资储备指南和标准,引导和鼓励以家庭为单元储备灾害应急物品,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七)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

1.发挥金融、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进一步拓宽农房保险、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和再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在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推动建立规范合理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2.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平台,研究和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防灾减灾救灾服务事项,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投身防灾减灾救灾,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救灾捐赠管理,健全救灾捐赠需求发布与信息导向机制,完善救灾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