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28 11:48
分享:

六是社区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内六区及滨海新区气象预报空间分辨率精细至1公里,气象服务产品精细至社区。大部分社区开展了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编制了社区灾害隐患清单或灾害风险区划图。完成城市旧楼区改造2186个、农村危房改造13385户,进一步降低了灾害风险。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9个,较“十一五”时期增加395%。

七是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为骨干,以部门、行业、驻津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组建了16支共4万人的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预备役和民兵应急救援队规模达到5000人。各区相应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总队。累计培训各级灾害信息员5016人、防震减灾灾情速报员3500余人,年均培训气象信息员5500余人,基本建成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

八是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深入开展。在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减灾宣教基地。组织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地震知识科普活动,并将3课时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义务教育阶段8年级教学计划。以“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举办科普讲座600多场,累计张贴各类宣传挂图9万余张,发放宣传手册223万余册,初步形成了涵盖传统媒体、户外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立体宣教网络,防灾减灾宣教活动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

(二)“十三五”时期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与此同时也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一是自然灾害风险加大。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暴雨、暴雪、高温、干旱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加大,中强度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外来有害生物对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威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各类灾害风险特别是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风险,对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严峻挑战。

二是自然灾害影响日益突出。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人口密度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各类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农村居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部分农村人口可能会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区域性自然灾害极易通过灾害链、生产链、供应链波及相邻省市,放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大损失,提高减灾救灾区域协作能力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三是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依然薄弱。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预警预报精准度、信息覆盖广度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灾情采集和评估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难以完全满足救灾需要;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相对滞后;各级灾害信息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急需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专家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