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水务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是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体系等任务要求,为“十三五”水务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海南省总体规划》将“水网”确定为基础设施建设“五网”之一,提出了构建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体系的目标任务。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十三五”水务发展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加快完善水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要求着力解决好水务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快推进水务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求坚持人水和谐,加快转变用水方式,着力缓解水资源水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推进水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完成水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制保障的水务体制机制,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目前,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是工程性、功能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江河防洪体系不完善,灌区配套建设滞后,节水灌溉率偏低,水生态水环境风险高,水资源保护难度大,城乡供排水安全存在风险,水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水务市场化程度低,水务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主要指标与全国仍有较大差距。
总体来看,我省“十三五”时期水务仍处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的发展阶段,是加快完善水务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深化水务改革、有效破解新老水问题、构建全省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务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水安全和加快水务发展改革的总体部署,立足省情水情,进一步加快水务发展,深化水务改革,着力构建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专栏1-2“十二五”末海南省主要指标与国家对比表
序号 | 指标 | 全国指标 | 海南指标 | |
1 |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 0.4 | 2.04 | |
2 |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 0.15 | 1.1 | |
3 | 201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占多年水资源总量的比例(%) | 21.8 | 15 | |
4 | 耕地灌溉率(%) | 60 | 35 | |
5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61 | 65 | |
6 | 农田亩均用水量(立方米/亩) | 392 | 921 | |
7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6 | 82 | |
8 |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 82 | 80 | |
9 |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68 | 100 | |
10 | 水源水质合格率(%) | 城乡 | 水库89、湖泊30 | 99.3 |
11 | 城乡供水普及率(%) | 城市 | 98.1 | 94.4 |
县城 | 89.9 | 75.3 | ||
村镇 | 83.8 | 55.9 | ||
12 | 城乡供水合格率(%) | 城乡 | 95 | 99.3 |
13 | 供水管网漏失率(%) | 城市 | 平均15.7 | 15.7 |
县城 | 29.9 | |||
14 |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城市 | 91.9 | 80 |
县城 | 85.2 | |||
15 | 非常规水源 | 再生水利用率(%) | 16.5 | 6 |
深水应急井 | 无 | |||
雨水收集 | 零星分布 | |||
海水淡化 | 41万立方米/天 | 在建2宗 | ||
16 | 直饮水 | —— | 零星分布 | |
17 | 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 城市 | 70 | 0 |
县城 | 30 | 0 | ||
乡镇 | 30 | 0 | ||
注: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是指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占同期GDP的比值。 |
注: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是指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占同期GDP的比值。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在“多规合一”引领下,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强化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全方位提升水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合理高效的水网保障体系,为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旅游岛、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提供水安全支撑。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着力解决防洪、供水、水生态等民生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帮扶,解决因水致贫问题,实现全面脱贫。
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坚持全省统筹、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以流域为单元,强化水资源整体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强用水需求侧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保护优先、生态稳定。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加强河湖管理水生态保护,更加注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湖连通、退耕还湿、生态修复等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有效提升河湖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基础保障和引导作用,建立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务工程建设和运营,促进水务全面发展。
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进一步健全完善水法治体系,依法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管控,有效协调涉水利益,规范水事行为。不断提高水务工作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提升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初步构建工程网、管理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水网”体系,扭转我省水务建设滞后局面。加快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推进灌排渠系和节水型灌区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加快城镇供排水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供水排水治污能力。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水生态文明。
防洪抗旱减灾目标:建立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提升防灾减灾决策水平和应对能力。沿江沿河重点防护区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重要镇区防洪标准超过20年一遇,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其它防洪保护区及主要海堤工程达到要求标准,重点区域和城乡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全岛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控制在1.8%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