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21 20:33
分享:

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1。

 

总体上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我省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鄂西地区、农村地区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有效扭转,鄂北等重点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所突破,河湖水生态恶化趋势初步遏制,全社会节水洁水的意识明显增强,水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为“十三五”水利发展再上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十二五”水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水灾害风险加大、水资源约束趋紧、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管理体制滞后等新老水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一是水灾害风险加大,洪旱灾害威胁程度加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水文条件决定了湖北作为“行洪走廊”“蓄水袋子”,承接上游洪水量大、年汛期时段长,洪涝灾害呈多发频发趋势,同时,旱涝急转的态势也不断凸显。2012年、2013年70多个县(市、区)发生暴雨洪灾,2014年50多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达到175万,受灾农作物面积约200万亩。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不断上升,尤其是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受灾农田均达到1000万亩以上。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基础条件可能朝着不利方向演进,极端和突发水事件风险不断加大,面临严峻的水旱灾害威胁。

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湖北人均自产水量仅1724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鄂北、鄂西北一带“十年九旱”,2010年至2014年多季连旱、持续大旱,旱期长、面积广、灾情重等特点突出,并且呈现出从鄂北岗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蔓延的态势。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城市为单一的供水水源,县城及以下的城镇基本没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以上流域年均调水将超过105亿立方米,随着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三是水体水质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长江及汉江沿岸城市存在岸边污染带,并呈扩展蔓延趋势。中小河流大多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超III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9%,有的河流水质已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长江、汉江、东荆河、府澴河等均发生过水污染事故,严重影响了沿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部分水库及供水水源地水质呈现不同程度恶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趋于严重。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尤其是江汉平原腹地,地下水水质类别一般为Ⅳ类或Ⅴ类。河湖岸堤、水势自然形态被人为改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人水争地现象仍然存在,人为填湖导致湖泊总面积萎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水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涉水规划、政策、制度等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四项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全民、全社会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统一高效的水治理体系和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水利创新和行业发展能力有待加强,涉水事务令出多门、流域综合管理薄弱、基层管理服务落后、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与实现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