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交通物流、农业粮食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政务、益民服务、产业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推进大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1.建设国家交通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
统筹交通感知体系规划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等系统统筹规划布局,实现感知系统数据资源共享。综合运用物联网、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感知体系建设,提高基础设施、运载工具、运行信息、货运物流等要素资源的在线化率。
开展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建设城市交通数据融合中心,探索政企合作打通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相关数据,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公共交通智能调度优化、公共交通便民智慧服务、ETC智慧服务等大数据应用,为优化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安全运行、运输管理、“互联网+”运输服务新业态监管等提供支撑。鼓励企业整合铁路、航空、公路、城市交通等客运资源,利用交通大数据开展出行信息、交通诱导等“一票制”出行服务。
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经营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和交易平台,加强与各类运输信息平台、物流商务信息平台、相关政务信息平台对接,构建共享、高效、标准、安全的物流网络生态圈,为物流行业企业、供应链相关企业、物流从业人员以及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各类物流信息服务。有序建设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等专业化经营平台,促进专业化经营平台交互共享。开展物流“平台+”试点,推行货运“电子运单”,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
2.建设国家农业粮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行区。
推进农业精准生产。建立大田种植全程智能监测分析系统,实现农田小气候、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等环境参数远程感知、有害生物远程识别、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精准化作业,提高病虫害、水旱灾情等实时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农机作业远程监控和统筹调度,提高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生产进度、农产品产量的关联监测能力。
开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围绕粮食结构调整,实施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示范工程,选择条件较好的千亩方、万亩方,重点在优质专用小麦、花生等领域开展试点,开展种植、仓储、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提供服务。建设智能化养殖基地,加快实现饲料精准投放、远程疫病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提供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机作业调度、动植物疫病防控等信息服务。
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大数据应用。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推进政企合作,在畜禽、粮食、乳品等领域,强化生产、收购、贮藏、加工、运输等环节的追溯管理,实现追溯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
推进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整合省、市、县、乡四级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打通食品药品监管、农业、畜牧、粮食、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及企业数据,开展数据综合性分析,实现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及时预防预警。
推进大数据精准扶贫。结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建立扶贫数据库,推进公安、工商、税务、计生、民政、残疾人、社会保障、房管、土地、移民、金融、信用等数据与扶贫数据库对接,强化数据动态管理,推进贫困人口识别量化、可视化,精准研判致贫原因,智能匹配对接贫困人口实际需求与扶贫资源,实现精准化扶贫开发。
3.加快推进政务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
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规范公共服务事项,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建设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河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实体大厅、网上大厅、移动终端等多渠道相结合,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推动公共服务业务下沉延伸,实现群众就近办理、同城办理和全流程监督。在郑州、洛阳、济源等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以及有条件的省辖市和部门率先开展“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试点建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逐步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