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媒体
微博和微信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微博是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媒体,而微信是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工具。就像每天要分为白天和黑夜,人们要分开工作和生活;这是两个绝对不会产生冲突的品类。人们上微博是为了获取和分享最新即时信息和兴趣资讯,是为了为紧张的工作带来放松,而在微信上发朋友圈是为了分享自己每天的动态,向基于强关系的亲戚朋友们展现自己的内心动态并且希望得到支持。
微博是继承新浪的媒体基因,是一个社交化媒体平台,微信是社会化沟通平台。微博和微信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媒体和社交的侧重点不同:微博本质是一个媒体平台,同时有社交的功能;微信的本质是社交工具,同时有一些媒体的功能。微博作为一个媒体的平台,关系主要建立在兴趣上,关系强度较弱,多为单向传播,注重的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公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微博上是可以非常之快,非常容易建立博主和粉丝之间的弱关系,这也成为了微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用户兴趣创建社区
不同于IM产品“人对人”和社交网络“平行”的连接模式,微博主要基于用户兴趣创建社区——这种社区活动既可以由大V(KOL)、名人和视频主播引导,也可以由体育、比赛这样的超级话题推动;微博具有高质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生态;良性的循环:大量用户吸引了高质量内容提供者,而这些提供者制作的高质量内容又会将更多用户吸引到微博平台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社交需求越来越层次化,不再满足于结交普通朋友,还希望能认识与自己有相似兴趣的人,微博多达48种以上的细分热门微博分类满足了不同用户希望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需求。同时微博采用多达55个垂直领域细分的方法将所有大V帐号进行细分,也满足了用户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爱好和相似的人的需求,增强了用户粘性。
以我的账号@数据化管理 为例,当年就是因为微博上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吸引了我,而我依靠我在数据分析、零售运营管理方面的特长吸引了一大批从事这个领域工作或者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粉丝,目前我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了120W+,@数据化管理 在科技观察这个垂直领域的表现常年在排前五位。这样一种互相成就的良性循环促使了微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移动为先战略
早在2013年的3月底,新浪微博的总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了5.36亿,日活跃用户达到4980万,其中来自移动端的日活跃用户占76.5%。基于用户在移动端的活跃情况,掌门人曹国伟当时就表示未来新浪产品和商业模式将不再是从PC端到移动端的延伸,而是首要考虑移动端。正是这种移动为先的战略,让新浪和微博提前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化也体现在商业变现上,微博的移动端广告收入已经占整体广告收入的68%,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升。
根据微博2016年第四季度数据,微博已经有9成活跃用户来自移动端,比三年前刚上市时的70%增长到现在的90%以上,可以说是已经全面实现了微博的移动化迁移。
过去两年,考虑到微信与微博的网络结构和主要用途存在巨大差异,外界有关微信对微博威胁的担忧已经逐渐缓解。微信主要起到即时信息(IM)的作用,旨在加强熟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日常沟通,而微博则是作为一个媒体平台,专注于内容分发。正因为如此,名人都将微博当作发布突发新闻和视频直播的第一选择。因此,微信和微博可以依托中国的移动普及浪潮,共同存在和共同壮大;同PC时代一样,移动领域拥有能让多家公司共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