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根据《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构筑国际人才高地,人才高端化、国际化和人才工作制度化、市场化取得新成效,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人才队伍规模稳步壮大。截至2015年底,上海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476.39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85.31万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者中级及以上职称的343.22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95.1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从2010年的25.01%提高到30.17%。
集聚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截至2015年底,上海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72人(其中1人为两院院士);中央“千人计划”人才89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支持的杰出科学家34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支持的特聘教授25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3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7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近1万人。上海领军人才1186人,上海“千人计划”人才676人,首席技师1021人。
不断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上海已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创业的首选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底,上海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2家,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家,留学生创业园11个。留学人员13万余人,比2010年底增加4万余人;常年在沪外国专家8.8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约1万人。持有效外国人就业证、实际在沪就业的外国人8.6万人,其中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2010年底增加约1.6万人。同时,不断加大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训力度,形成若干特色培训项目。
有效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底,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086家,行业营业总收入从2010年的550亿元增长到2282亿元。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成为国家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示范建设区。招聘、派遣、培训、人才测评、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人才服务功能已经齐备,国有、民营、外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持续优化人才综合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居住证、居住证积分、居转户、直接落户相衔接的国内引才政策体系和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外国专家证、直接落户、出入境便利为主的海外引才政策体系。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完善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分配激励机制。设立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浦发硅谷科技银行,大力优化科技创新人才融资环境。基本形成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商品房资助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建成以市区两级人才中心为主、行业人才中心为辅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千人计划”人才专窗服务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