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十三五”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9 20:40
分享:

4.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村庄分类引导,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传统风貌和自然环境。保留现状规模、区位、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等综合评价较高的村庄,以集约节约用地为导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和本市保护村名单的村庄,进一步加强村庄特色风貌保护,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划保留地区村庄改造工作,累计创建评定100个左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步撤并受环境影响严重、居民点规模小、分布散,以及位于集建区内的村庄,引导农民进城进镇集中居住。

(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宜粮则粮,宜经则经,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完善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确保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安全。持续开展畜禽养殖业减量提质行动,到2020年,本市域内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在200万头标准猪(出栏)以内。优化粮食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稻麦两熟的播种方式,引导实施麦子、绿肥和休耕“三三制”轮作。加快设施粮田和菜田建设,加强灌溉、大棚、育苗等设施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组织方式完善,加大对蔬菜标准园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和集约经营。

2.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整建制推进上海市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粮菜经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减少农业发展对低端农业劳动人口的依赖。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培养造就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职业化为导向,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制定农业生产经营的准入退出机制或扶持门槛,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担当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2万元/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和郊野公园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专栏2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农副产品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绿化以及为城市居民旅游休闲提供基地的功能。上海市郊土地资源稀缺,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粗放式的农业开发,应在保障城市生鲜食品供给的经济功能基础上,努力培育都市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教育等功能,满足大都市市民亲近自然、体验农耕、休闲旅游等多样化需求,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