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农业发展影响加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大市场中。一方面,资本、技术、人才、产品等重要资源加快流动,对我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主动权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分工中再平衡,新的区域性贸易谈判加快推进,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升级,国际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深入影响,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国内外价格倒挂,对我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带来新的挑战。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农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对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迎接挑战,在市场需求乏力的形势下,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创新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需要抢抓机遇,在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良好社会氛围中,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良好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农业发展速度的同时,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
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制约加剧。虽然我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但是短期内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状况难以改变,统筹“保供给”“保生态”和“保安全”的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人口总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加,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十分迫切。
发展成果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支撑有力。长期以来,“三农”工作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三农”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高产创建、设施蔬菜栽培、农业产业化经营积累了山东经验。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发展方式不断创新,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双向延伸,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