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布局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3-21 14:31
分享:

2.建设创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鼓励企业自主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龙头骨干企业自主设立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型研发院所,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社会资源以众包方式建立轻资产的创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在境外收购、并购高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海外研发基地。重点推进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华南生物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等建设。引导支持已经设立专门研发机构的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扶持同行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构推动设立国家级高层次研究机构,打造全产业链网络创新服务平台,支撑服务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研发效率。到202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0%以上,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48%。培育认定5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起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中心为重要技术支撑的创新网络,带动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到2020年,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新材料、绿色制造等领域创建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十大重点领域创建8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政用产学研”协同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围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领域产业链,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牵引,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发、设计、制造及服务资源,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业链配套,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联盟内企业通过利益分享机制共享研发、检测、测试平台和科研成果,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充分发挥广州科技、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面向制造业发展,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广州转化。发挥广州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平台作用,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重大项目。

3.健全创新团队激励机制。

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鼓励企业通过平台入驻、课题招标、项目收购等渠道积极引入国内外研发、运营团队。强化对创新团队的激励,推动科研团队参与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鼓励采取科研专利入股等方式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将课题招标奖励与组建创新型企业挂钩,鼓励企业实施研发人员持股或股权激励制度,推进研发团队与经营团队紧密融合,并鼓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研发团队投资入股。支持和鼓励创新团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各类基金投资创新团队和优秀项目。

引导大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中央研究院,支持企业围绕自身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创业创新,“裂变式创业”孵化一批新兴产业企业。鼓励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建应用技术学校,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

4.完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支持首台(套)产品示范应用。落实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支持企业生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内的产品。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广州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及有关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风险补偿机制,推进石墨烯、纳米材料等首批次应用示范。

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推进制造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健全产品和技术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