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分析能力世界第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成功构建了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平台,组织完成了水稻、棉花等130多种动植物的基因测序,自主培育出20个谷子新品系和10个水稻新品系,建立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服务平台。该院参与完成的“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分子育种研究不断突破。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建立基因组大数据库超算平台,通过该平台获得“调控黄瓜苦味基因”和“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等重要成果,并在水稻粒长调控的复杂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首次揭示了基因拷贝数变异调控稻米粒长和品质的分子基础。
杂交水稻育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逐步形成了Y两优系列、创优系列、深两优系列、和两优系列、深优系列、深华优系列6个水稻育种品牌系列,为国家农业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其中,杂交稻新品种“Y两优900”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次打破世界水稻最高单产纪录,2014年实现了国家第四期超级稻亩产千公斤攻关目标,使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水平再次走在了世界前沿;杂交稻新品种“深两优5814”“深优9516”“深优9528”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水稻,截至2015年底累计种植推广面积达到3600多万亩,推广面积稳居华南稻区第一;2015年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超优1000”是深圳市选育的第二个亩产超千公斤杂交稻新品种;适合在高寒地区推广的“三系杂交粳稻育种技术”实现我国寒地杂交粳稻生产应用的突破;“广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已获得市级科研成果鉴定并推广应用。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重大科技成果的“F型三系杂交小麦技术”现已培育10多个增产幅度达10%以上、优质高产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组合,已经连续三年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进行生产布点试验,效果明显。
深圳还拥有我国唯一大规模产业化的转基因抗虫棉核心技术专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棉种市场占有率多年来稳居国内第一,累计推广国产抗虫棉5.4亿亩,为农民增收1080亿元,减少农药使用162吨,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六)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迅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成果显著,以低碳农业、循环农业为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提升。
目前,深圳已建成西部海上田园海洋文化湿地公园、南山荔枝生态园、光明农场大观园、青青世界、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智慧农场、兰科中心“中国兰谷”、科普特大鹏高新技术农业园、旺泰佳农场、罗湖林果场等多个知名农业休闲景区,满足市民农业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农业体验等多种综合需求。
第二节“十三五”发展环境
(一)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优势。深圳市是中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期以来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以创新提升经济和产业发展质量,并全力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已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国家、省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1107家,是前三十年总和的3.6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在2015年达4.05%,2020年目标值为4.25%,强度比肩以色列、韩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突出的科技创新优势对农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科技服务配套水平等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深圳确定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为深圳农业转型升级方向,依托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发展生物农业。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深圳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参与的“高产稳产棉花品种鲁棉研28号选育与应用”项目和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碱木质素的改性及工业废液的资源化高效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充分表明深圳农业具有突出的科技创新优势。